?发病机理
猪副嗜血杆菌的有毒菌株→鼻内接种→
cdcd猪(剖腹产仔猪)→接种后12h→从鼻窦和气管内分离出本菌(化脓性鼻炎、病灶处纤毛丢失以及鼻粘膜和气管粘膜的细胞急性膨胀)(粘膜损伤,增加细菌入侵机会。
);在扁桃体内→接种后30h→血液培养物中可分离出该菌(菌血症十分明显,肝、肾和脑膜上的瘀斑和瘀点构成了败血症损伤;血浆中可检测到高水平的内毒素,许多器官出现纤维蛋白血栓。
);→接种后36~108h→全身各组织内可分离出该菌。
(多种浆膜表面复制产生了典型的纤维蛋白化脓性多浆膜炎、多关节炎和脑膜炎。
)
?流行病学
易感动物:
——只感染猪,30~50日龄最易感。
传播途径:
——不同畜群混养,在猪群中引入新种猪;——健康猪可带菌,上呼吸道共栖菌;
——主要通过空气直接接触感染,消化道也可感染。
影响猪生产的各个阶段,以断奶仔猪、保育猪多发。
?临床症状
潜伏期:2~5天。
——发热(405~42c),食欲不振,厌食消瘦,被毛粗乱,反应迟钝。
——咳嗽、呼吸困难,腹式呼吸,疼痛(由尖叫推断)。
——关节肿胀,跛行,颤抖,共济失调。
——可视粘膜发绀,侧卧,随之可能死亡。
急性感染后可能留下后遗症:母猪流产,公猪慢性跛行。
应用抗菌素治疗感染母猪,效果不明显。
慢性病例多见于保育猪,主要症状是食欲下降、咳嗽、呼吸困难、被毛粗乱、四肢无力或跛行、生长不良,直至衰竭而死亡。
母猪发病可造成流产。
?病理变化
腹膜、心包膜和胸膜:
——浆液性和化脓性纤维蛋白渗出物,以浆液性、纤维素性炎症为主要特征,严重时呈豆腐渣样。
——波及脑膜和关节表面,尤其是腕关节和跗关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