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里的感激是难喻的。
知恩图报。
唯一能报的也就是能上台唱个戏,不吃干饭,努力地给戏班子出点棉帛力。
爹也曾经教导:“行走世上,便就得要讲究情义二字。”
杜家赠与她的情义,她得有所回报。
杜班主的声音庄严地穿过袅袅香烟,带着命运的判决,又带着命运的安抚。
小云跪下了。
“杜归云,年十二岁。
情愿投在张庆姑名下为徒。
言明四方生理,但凭师父作主,师傅授业解惑,修行但看自身。
他日台上争春,师父台下添光。
祖师爷前立此为据!”
没有学习年限,没有包银归属,因那都是终身属于杜家的。
一切底限都不需要。
她还有了一个属于杜家的名字——杜归云。
全部都是心甘情愿,从此便是一段新的人生。
改了名的归云,或许应了算命先生的话,命格是旺的。
庆姑常常这么说,因为不久之后,庆禧班在四川路上的凤平戏院顺利驻上场。
日子似乎在慢慢变好,世道也渐渐稳定。
每晚六至九点,戏院门口挂好大幅海报,是上了白娘子装的筱凤鸣。
美工师傅绘出的脸颊白椭椭,勾引人的红晕,媚惑来往行人,要一声紧一声地唤人进去一睹为快。
每天夜里的西厢红楼碧玉簪,婀娜婉转得要酥到这些流落在上海的江浙人的心坎上,筱凤鸣的风流婉转也酥到男人们的骨头里。
凤平戏院,真的是让筱凤鸣这只凤凰独独占了鳌头,旁人全都要相形见绌。
归云是小学徒,没有资格上场,即算是天生一副好嗓子的归凤,也不过是给黛玉试莽玉的紫鹃,给祝英台挑行李的吟心。
都是不经眼的小角色,哪个是头肩,哪个才能利落地占尽舞台的风光!
杜班主和庆姑监场时对着满台贴着筱凤鸣名字的花篮银盾又喜又愁。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