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大岛上,死亡是“群体”
的,村民陪伴(上述第一种“陪”
)死者一起到达“安眠之岛”
——这并不是什么诗意的代称,而是专有名词,没有人教我,我是从语法结构推断出来的。
人们需要走过潮间带,才能爬上这座具有诗歌般名字的墓地。
山坡上杂乱地生长着麦子、果树、木薯和甘蔗,我以为是某种天然的意外,后来才发现是有意的。
在大岛,种子和人一同下葬,除了次年春天破土的小苗之外,墓穴没有其他标记物。
种子类型由近亲决定,有人会选死者生前喜爱的水果,大多数人选谷物种子。
要是死者没有活着的近亲,那就都撒一把小麦种子。
诗歌是葬礼的主角。
人们从挖掘墓穴开始合唱,声音轻柔,歌词在六句之后开始重复,我听了两遍,终于能怯怯地跟唱。
播下种子之后又换了一首歌,我更喜欢这首,半是因为它更短一些,半是因为它的主题是种子本身。
如果说上一首歌谈论死亡,那这一首谈论的就是生命。
种子在黑暗中苏醒,生长,晴天接着海风接着雨水,果实或者麦粒落地,回到黑暗里,等待下一次破土。
最后一段副歌结束,葬礼也结束了,人们悄声交谈,互相拥抱,额头或者脸颊相贴,分享多余的水果和烤坚果,然后陆续离开。
我站在原地,看着你的背影,直到周围差不多没人了,才慢慢走过去,盯着脚下,试着不发出任何声音,不过你很快就察觉了,转过身。
我握住你伸出来的手,你把我拉过去,贴了贴我的脸颊,问我是否介意陪你在这里多留一会儿。
当然你在问之前就知道答案了。
我们坐在一丛黑莓旁边,因为我记得灌木的气味。
你给我讲你的朋友,都是琐碎的细节,所以我不太能想起来了。
和你的叙事能力无关,也不是因为我觉得你的朋友不重要。
很可能是因为我终于吻了你,于是这个时刻单独膨胀起来,像风暴潮一样冲垮了其他回忆。
人的回忆毕竟不同于记录小麦收成,不但不讲究年份和数量精确,还时常互相重叠,挤压,变形。
要是复述出来,误差就更明显,想象把湿泥压进一个满是不规则尖角和弯曲管道的模子里,表面看起来也许平整,但不可能完全贴合。
语言就是这样一个不可靠的模子,但总比没有好。
即使在此刻,坐在这里,拿着笔,作为这张纸的独裁者,我仍然担心这不是最好的叙述方式。
我反复翻阅前面的段落,思考这个故事是否存在更好的讲法。
结论:没有。
我是一个记录者,不是诗人,我没有观众需要取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遍及整个世界的二战已经进入尾声,大英帝国的衰落却才刚刚开始,美苏憧憬着未来的光辉岁月,知道破落贵族已经不是自己的阻碍。我并不同意他们的想法,可先拆了英属印度也并不全是坏事。...
大婚在即,新郎却意外身亡。母亲怜惜,她被悄然送去长安避难,却不想邂逅一段混乱悲凉的感情。静水深流,教人爱恨无奈的他至情至性,温柔体贴的他。是不顾礼教的束缚,选择深爱的他还是只求一世荣华,将人生随...
吴一楠无意间看到老婆在自家楼下跟市委秘书激情拥吻,继而得知自己的副科长职位是市委秘书帮的忙,愤而跟老婆离婚,随之被撤职换岗,人生处于低谷之中。现场会上,吴一楠对刘依然产生好感,对她勇敢反抗和揭露领导...
我叫望月,是一名父母不详的孤儿,今年刚刚升上国三。某日,我和同学结伴走在街上普通地逛着街,忽然一辆看起来就价格不菲的车停在了我身边。车窗降下来,露出一张年轻又帅气的男人的脸。那双深邃到如黑洞般没有任...
路人甲听说了吗大清亡了路人乙你是哪个原始部落穿越过来的路人甲嗯,听说了吗外星人要跟咱们在一个服务器玩游戏了路人乙这特么全地球的人都知道了。路人甲嗯,听说了吗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