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不多。”
楚洋回忆着记忆中的那艘超级渔船——贝尔塔斯曼号。
那也是艘万吨巨轮,一网能装300吨,冰舱能一次储藏6000吨鱼获,船上光海鲜加工生产线就有6条,简直就是座会移动的超级海鲜工厂。
“什么时候,咱们能搞艘这么大的渔船就好了。”
孙庆军不愧是楚洋手下第一悍将,鲲鹏号上除了楚洋,也就他敢这么想了。
当然,那是不可能的。
首先是成本,这么大的超级渔船,光造价就要好几个小目标,远不是他们现在能承受的起的。
而且造出来也没什么用武之地,万吨级的渔船,一次就能清空一片海域,对当地渔业打击是毁灭性的。
像贝尔塔斯曼号,就经常被环保主义者和当地渔民抨击,还被许多国家下达禁令,禁止其进入管辖海域。
甚至它最后都不得不退出其名字所带的‘塔斯曼’海域,只能在智利附近海域从事捕鱼工作。
所以对于渔船来说,即便是远洋渔船,也很少有超过千吨的。
那些40米以上的拖网渔船,排水量也不过在500到1000吨之间,已经可以尽情遨游绝大多数海域了。
能和运油船比吨位的,一般都是集装箱货轮、国际邮轮以及航母这些。
巨轮主体经过时,楚洋看到了喷涂在船尾侧面舷板上的船号,用汉字写成的‘瑞金潭号’。
琼琼海渔9257上渔民们也看到了,一个个脸上布满兴奋神色,用对讲交流着。
“是咱们自己的船!”
“真牛啊。”
“看那些越猴敢拦这船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