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除了子嗣大事之外,你们对我来说……并不是威胁。
杜姑娘信也好,不信也好,我没必要刻意去设局对付你。”
杜十娘听她说完,咬牙点了点头,艰难的低头行了礼谢道:“那赎身的事情,就有赖李夫人了。
不过,十娘风尘数年,也有积蓄……三百两,我自己还是拿得出来的。”
遂取了银子给韩氏,韩氏瞧了,又是一笑,这会儿的笑容里就多了几分真切:“好,杜姑娘放心。”
***
杜十娘脱籍的事情,办的很顺利。
韩氏是经手人,是她拿到的杜十娘的卖身契,而不是如同原着当中一般,是李甲。
韩氏一边派了管家去官府消了户籍,另外一边,便遣人去找了崔雅过来。
懒洋洋打了个呵欠,把卖身契递给了崔雅,她笑眯眯的:“姑娘,你现在可以告诉我,你所谓的解决政局的方法是什么了吧?”
“夫人果然言而有信。”
崔雅接过卖身契来,验看过后点了点头。
她眯起了眼睛,凑过去轻声说道:“李夫人,可知为何天下读书人,都反对矿监税制?”
“……掠夺百姓,家破人亡……”
韩氏思索了片刻,回答没有出乎崔雅的意料之外。
这也是官方上的理由。
但事实上,在清朝和后世,历史学家仔细的研究过万历年,也就是明末时期的这段历史,却发现了和官方说法上,完全不同的事实。
由于明神宗时期,三次对外动刀兵,用之于军事的消耗实在太大,而土地兼并太厉,国库空虚,若不是明神宗加征了商业税---也就是所谓横征暴敛的这些矿监税茶税等等,恐怕明朝,不需要到崇祯,就得要亡了。
而崇祯之亡,也是始于,他废了这些商业税,而把缺额,征收到了土地税的头上。
农民的负担太重,导致起义四起,国家动荡。
崔雅把这些话对韩氏说了,她摇了摇头:“这么说,相公还不该上这个折子了?但……但如今的情况……”
“呵呵,其实只需要稍稍变动一下就好。”
崔雅笑了一笑,“矿监税制,其实陛下的想法是好的。
但是呢,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执行人不对。
陛下啊,不信他的大臣呢。”
“什么意思?”
韩氏依旧没明白。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