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到这份上,聪明人都明白,县令大人已知道武老大的来意。
但他确实不想插手此事,于是极其难得地对武老大说实话:
“武大官人,您与刺史大人的恩怨,本官实在不想插手,也不敢插手,您就放过我这把老骨头吧。”
能当上一州刺史,岂是泛泛之辈?县令大人的确不敢管。
但武老大既然来了,自然做了充分准备。
“县令大人在阳谷县任职多年了吧?难道,您不想再往上爬爬?”
县令大人下意识地看了武老大一眼。
升官谁不想?但这年头,升官并不容易。
“武大官人,您究竟意欲何为,不妨直言?”
武老大端起茶杯浅尝一口,缓缓道:“我知道县令大人是茶艺高手,人亦如茶,需慢慢品味方知其香气是否适合自己。
武某自入住阳谷县,一直承蒙您的照顾,我个人认为,以您的能力,留在县令这个位置上,屈才了。”
县令大人沉默良久,未作回应。
武老大又淡淡说道:“在下虽不懂茶艺,但也明白泡一壶好茶,对水质、茶具要求极高,犹如为官之道,要学会站队,且要站对队,选错不仅终身无缘升官发财,恐怕随时会有生命之忧,您觉得呢?”
“器具选定,煮茶之法更是精妙,需烫壶温杯,又有高冲低泡之别,概而言之,可归为备、洗、取、沏、端、饮、斟、清八字,武某所言可有不妥?”
县令微眯双眼,说道:“武大官人竟也是品茶之人,真是意料之外。”
武大心中暗自苦笑,难道他会告诉别人,他前世家里开的便是茶馆,不然如何指点王婆那老妇经营茶肆?口中却道:
“烫壶温杯,正如大人需做些出彩的铺垫,准备充分,升迁之路自是坦荡。
武某不妨直言,童家在我工坊中持有份额。
若县令大人能助我一臂之力,童家必会心领神会。”
县令沉思良久,问:“武大官人以才智,解除工坊封禁应易如反掌,何需扯上本官?”
武大摇头:“武某毕竟非官场中人,若擅自行动,恐有违规矩,诸多不便。”
县令早已猜到武大的来意。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官场亦如此。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