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很多公司采用指纹机打卡
“其他方面也都停滞了,我们开始很快就做到了一万人粉丝。
而且每篇的阅读量都能达到六千多次,当时还有人说我们刷流量,说正常打开率就10%。
但打开率高也没用啊,用户基数不怎么增长,其他平台导流也导不过来了。
当时什么方法都试了,但社交平台已经过了红利期,就是不涨粉。
听认识的大号、大V们说,原来发出一篇,就能涨个几千上万粉,现在不行了。
天使轮的融资也不怎么顺利,那时民营创业园里的好多公司都清算了,虽说基本都是O2O公司,但看着也挺瘆得慌。
后来还出了一个O2O公司死亡名单,我们都不敢看,就怕两个月后再出个内容公司死亡名单,我们在里面。
后来知道了,这叫资本寒冬。”
“赚不到钱,拿不到投资,我们把员工都开了,就留下三个合伙人,我们三个开了个会,决定剩下的钱省着点花。
像所有资本快花光的创业公司一样,我们仨都降了工资,并把民营创业园的大办公室转租出去,在附近租了一个两室的民居,他们俩在那儿连工作带住。
他们画画,我写脚本,其余的时间就是出去谈融资。
我们算了算,就我们仨人的话,这钱能花到2016年年末。
创业特别容易上火,嘴里最多的时候溃疡了十几处,都不敢张嘴笑。
我一笑就感觉里面的小嘴都跟着笑,抻着疼,又疼又恶心。”
我问他都到这种程度了,为什么还坚持创业。
李楷很坚定:“内容创业一定有出路,你看前段时间的Paprika,不也是顶着资本寒冬做起来的吗?”
我问那钱的问题怎么解决?
他说:“没什么好办法,大家都一样,就是不停地见投资人呗!”
问了几个问题后,我终于把李楷的话头引向了投资人。
“那段时间我像个疯狗一样,不停地见投资人和投资机构,平均一天见四家。
出让40%甚至50%的股权,都没有人愿意投资我们。
有次我跟着投我们种子资金那投资人,混进了一个投资人的饭局。
他说这次来聚会的都是圈里人,有内容行业的投资人,有跨境孵化器的创始人,还有房地产土豪转型的投资人,让我把握好机会,争取拿一笔天使投资。
我知道他什么意思,其实就是不想自己投的那几十万种子资金打水漂。”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