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娘子放下礼回去,这事她在肚里搁了几个月,一句都没敢吐露出去。
旁人见她四样礼出门,空着手回来:“朱娘子,又说成一桩?”
朱娘子笑了笑:“还没回音呢。”
“就你这张嘴,还有说不成的媒?”
朱娘子可是京城里数得上号的官媒,比她嘴巧的,没她规矩体面,比她规矩体面的又没她会择人家。
她死了男人才当起官媒,这几年下来,不光养活了女儿,还在京城给自己挣下半间小院。
听见邻居这么问,朱娘子心道,可不就真有嘛,天底下最该说成的媒,她没说成。
朱娘子只笑一声便进屋去,她七八岁的小女儿迎上来,给朱娘子送了一碗放凉的绿豆汤:“娘?怎么样?这回成了没有?”
朱娘子摇摇头:“不知。”
她去了两回,连林家姑娘的面都没见着。
小女孩儿也好奇:“怕不是个仙女儿?”
说着给她娘揉起肩来,“我往后也跟娘一样当官媒罢。”
又能养活自个儿,进出又有体面。
朱娘子看女儿一眼:“又胡说了,哪有未嫁的姑娘替人说媒的。”
小女孩儿撇撇嘴到灶上催饭去了,自从有了半边小院,娘雇了个婆子煮饭洗衣,她日常去帮忙。
婆子问她:“今儿带没带点心回来?”
说成了亲事,男女双方皆会送些点心还有肉菜,今天朱娘子出门穿的是最体面的衣裳,必是去高门说亲,怎会没有赏?
小女孩摇摇头:“没有,都第二回了,我看这回也不成。”
婆子好奇,往小女孩嘴里塞了块红烧肉,小姑娘吃得满嘴肉汁儿,把探花郎求娶马伕女的新鲜事儿,告诉了婆子。
裴观回到国子监中,隔日就让青书将陆仲豫请来。
“陛下传召我。”
陆仲豫也知必有这一遭,问他:“如何?”
“极好。”
那份奏疏落的是祭酒宋述礼的名字,可陛下却跳过宋述礼,宣了裴观进宫。
这消息一出,国子监上下议论纷纷。
自裴观任职开始,身边慢慢围有一干学子,先是讲经史,而后他也会说些政见。
这些学生听闻裴博士的奏疏竟落了祭酒的名字,都替他打报不平。
本来裴博士点了探花,便不该屈就在此讲学,他不仅踏实授业解惑,还想出这样的法子,让监生们能另谋出路。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