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
司马炽得到了晚宴的大部分名单。
至于晚宴中具体生了什么事,他还没能力刺探。
但名单至少还能到手。
几张大大的青纸。
朝堂上,大臣们几乎都被邀请。
有的自己去,有的是家族子弟代劳。
跟司马越亲密的,则多是带着子弟一同赴宴。
司马炽连连咂嘴。
没想到啊!
这种宴会,要是我办的多好!
看着满满当当一堆人名,其中有不少,在永嘉之后,都脱颖而出,留名史书。
他后悔自己竟然没想到这点。
还是思维没完全转过来啊。
这个时代,通过宴会,能很快认识不同的群体。
尤其是年轻一辈,他们在朝堂上还没有显露身影。
多是靠着长辈提携和吹捧,然后博出名声。
现在就不好再办了。
拾司马越牙慧倒没啥,而是司马越前脚刚办,自己后脚跟着,意味太浓!
前阵子小动作太多,新年这几天得先缓缓。
估计过不了多久,就得再搞波大的。
年一过,战乱肯定会再起。
并州的刘渊,蜀中的李雄,江南的陈敏,青州藏在长广山上的王弥,冀州躲在茌平牧场的汲桑石勒,这些人都不会安分。
哪怕他们不动,司马越也会主动兴兵。
司马越要继续加大威望,战功是最好的砝码。
那个时候,也将是司马炽火中取栗,决定能否翻身,摆脱司马越辖制的机会。
司马炽翻到各族子侄参加的名单。
一眼就看到了温峤、卢谌,还有庾亮。
庾亮自不必说,知道东晋的,几乎都知道此人。
王庾桓谢,东晋四大掌权家族。
前两者则稍微生僻些。
但永嘉之后的历史,却也绕不开这二人。
温峤卢谌在永嘉之乱,都投奔了并州的姨夫刘琨。
后来,晋怀帝晋愍帝接连被俘虏杀害,北地晋室只余上邽的南阳王司马保。
刘琨选择了江南的司马睿,于是派温峤去往江南劝进。
温峤也至此留在东晋。
东晋初年,相继生王敦之乱、苏浚祖约之乱,温峤都立下了定鼎之功,是东晋得以稳固立业,屈一指的功臣之一。
在司马炽看来,温峤对东晋的实际功劳,堪比为东晋开国提出战略定位的王导。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