裴宪乃王妃堂兄,其父为裴楷。
裴楷人称玉人,官至中书令,曾乃河东裴氏顶梁柱之一。
河东裴氏自最后一根顶梁柱裴頠倒塌之后,在朝堂就再无支撑,如今势力多展在地方。
这次再添二刺史,可谓门庭复起。
后者还可以说是父荫,而且裴宪本人名声也不错。
少年时,便以聪颖好学、折节交游闯出名声。
后来又潜学玄儒二门,为名士所奇。
名士谢鲲庾敳都称赞过他,为其扬名。
官场履历也符合。
历任东宫侍讲、黄门侍郎、吏部郎、侍中等清贵近臣显要职位。
但前者,实打实的裙带关系。
其父裴康不过官至太子左卫率。
裴盾自己更是籍籍无名。
有些说酸话的,背地里吐槽,这裴氏的新顶梁怕不是太傅吧?
人们的目光再次聚焦,本该在朝堂沉寂的河东裴氏。
一般大族,也很难逃过两三代后便在朝堂式微的规律。
衡量标准,一般地方上以刺史及以上。
朝堂上,便以尚书、侍中及以上。
然而河东裴氏,自后汉以来,昌盛至今。
本以为其在裴頠死后,朝堂无支柱,地方上也无刺史大员,后续是要沉寂几代了。
要是让他们知道,河东裴氏后世更耀眼,估计心态更不平衡。
裴氏一族,居司州河东郡闻喜县。
这一脉,最先显名的是后汉裴晔,官至并州刺史。
裴晔子裴茂,汉灵帝时,官至尚书。
董卓之乱后,讨李傕有功,得以封侯。
最终官至尚书令。
河东裴氏至此开始开花结果。
裴茂有四子,裴潜、裴徽、裴辑、裴儁。
除了裴儁流落蜀中,后在蜀汉为官外,其他三子皆显赫。
裴潜是裴氏第一位享有盛名,史书单独立传的。
其先避乱荆州刘表,后投靠曹操,为曹操倚重。
最终在曹魏,官至尚书令。
其子裴秀,官至西晋三公司空。
为司马晋立国和司马炎争位,都立下汗马功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