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不用说皇后还很可能秘密怀了嫡子,新帝不能不考虑皇后的感受。
东厂提督之位的空悬,也让新帝感觉到了种种不便,就像是一个人突然失去了他的眼睛和耳朵。
这个事也不能再拖下去了!
如今池宁给了新帝一个全新的思路,让牵扯进天书教一案的马太监,自己去调查天书教,由此来证明他的忠心。
若他真的有问题,那皇后也不会再有什么话;若他没问题,那……
“臣师父少时,曾随杨大人习字,”
杨大人是肃帝朝时德高望重的内阁首辅,有名的有识之士、中兴之臣,他教出了不少青史留名的好太监,池宁扯出杨大人这面大旗,就是想让自己的话更有可信度。
“杨大人对臣师父说,天下之术,不过‘制衡’二字。
“相对平等,才有发展。
“内阁与司礼监的产生,便是一场必然。”
内阁与司礼监,一个外相,一个内相,彼此缺一不可,呈掎角之势,这才成就了如今的大启朝政。
若势力失衡,不管是臣子手上的权力高了,还是宦官手上的权力高了,皇帝都有可能被架空。
但当它们持平时,皇帝不仅不用辛苦,还能得到至高无上的权力。
这也是司礼监会走向大内第一署的必要『性』。
张太监看到了,学到了,也明白了这是对于宦官群体最好的一条光明之路,这才主动退让,没再与兰阶庭相争,斗个两败俱伤。
池宁对天和帝提起这段,只是为了佐证他接下来要说的邪门歪道:“东厂诞生之初,是为了与锦衣卫产生制衡,太宗不相信锦衣卫,觉得自己的身边人更值得信赖。
但天和帝朝东厂的势力达到巅峰,锦衣卫只能避其锋芒,如今已隐隐有了从属之意。
换言之……”
已经没有什么东西能够来制衡东厂了。
新帝也不是那种彻彻底底的蠢人,池宁把话说得这么明白,答案就差递到他的嘴边,他不可能再不理解池宁的意思。
设立一个能与东厂抗衡的,更加忠心于他的机构,便是如今的破局之法。
好比,西厂。
池宁不仅给了建议,还推荐了堪称他现在事业上死对头的马太监来当西厂的提督……也算是应了那一句“举贤不避仇”
。
西厂在建立之初,可以专管天书教一案,至于以后怎么样发展,那还不是皇帝说了算?
它可以成为新帝掌管朝堂的又一把刀。
新帝已经从不得不觉得池宁说得对,进化到了在心里想,这样的池宁怎么不是他的人,反倒是一心一意忠心于他已经死去的皇兄呢?
真是太可惜了。
“当然,说实话,臣做这样的推荐,也是有私心的。
俞星垂是臣的师兄,有他在内官监,臣不用担心再被傻『逼』绊了脚步;马文对臣有意见,无外乎是觉得臣挡了他的路,若他能忙于他事,臣也能省心不少。”
池宁很明白适当“掏心掏肺”
地说大实话的重要『性』,“当能力足够时,私心也算是有错吗?人非圣贤,有所偏好……”
“有何不可?”
最后四个字,就像是狠狠敲打在了新帝心中的钟鸣,替他问出了他已经郁结于胸多日的问题。
他是皇帝,但他也是人,在事情谁做都可以的情况下,他偏心一点自己的人,有什么错?他为什么不能封自己的母妃当太后?也没有碍着谁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