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跟他说这次就调查这个“地铁推人事件”
,他抱怨:“徐哥,咱经费也不紧张啊,查这也太没意思了吧?”
我告诉他我们是以调查暴力犯罪为主,但偶尔也得换换口味,要不然人会变态的。
周庸“切”
了一声:“没意思。”
我说这人说不定是蓄意谋杀呢。
周庸立马来劲了:“那别等了,赶紧啊,这么慢肯定已经有人抢先了!”
开始调查前,已经有媒体采访到了当事人,并还原了事发的经过。
我打电话给田静,问能不能找找该媒体的熟人,问一下推人者的联系方式。
没多久田静回了电话,说没要到联系方式,只了解到推人的名叫李楷。
我让她找媒体圈的朋友,帮我联系下被推下地铁的那个人,问能不能和他聊聊。
田静说好,然后挂了电话。
我和周庸在网上按“李楷、燕市”
之类的关键词检索信息,发现了一个人,他曾供职过一家叫“小电报”
的创业公司。
我打电话给这家公司,说我是李楷的朋友,他现在出了点事,管对方要了李楷以及他的紧急联系人的联系方式。
李楷的电话打不通,但我很高兴——这增大了这个李楷就是推人那位的可能性。
李楷的紧急联系人是他的父亲。
我打电话给他,说自己是名记者,想和他的儿子聊聊,问问地铁推人的事,如有隐情,说不定能起到些帮助。
电话那头确实是推人者的父亲。
但他对我说,这事他不管了,他已经给李楷请了律师,算是仁至义尽,剩下的就让他自生自灭吧。
难道是家庭教育问题,造就了一个把人推下铁轨的李楷?我带着这个疑问,打给了李楷的律师包浩。
包律师很好说话,听说要采访李楷立即就答应了:“可以。
他也挺可怜的,他爸都不想管他了,要能报道出去说不定会在舆论上加点分。”
两天后,我作为包律师的助理,在看守所见到了李楷。
李楷看起来烟瘾很大,很快抽完一支,从桌子上拿起烟,又点燃了一支。
这时他终于有点放松了,略微调整了一下姿势:“想问点什么就问吧。”
我问他就这么讨厌别人随地吐痰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