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12月22日,红杏村,27岁,一个……
2014年1月25日,长河村,26岁,一个。
这些日期对应上的是那些失踪的姑娘。
我忽然想起,我在架子上拿起这个笔记本时,旁边还有把锥子。
后记:
爱我,你怕了吗?
你好,我是徐浪,《夜行实录》的作者。
2016年4月,我开始了这个系列故事的写作,并发布在网上——很快,这些故事引起了讨论,赞赏和质疑都有。
许多人觉得,夜行者的故事很好看,但有些黑暗和压抑,令人不适。
对此,我的应对方法是:继续写,让你习惯这种压抑。
这不是崩溃疗法。
我这么做是因为:人类对恐惧、黑暗的反应是最真实和强烈的,这是天生的。
而最好的解决办法就是直面。
我为什么要写夜行者的故事呢?
小时候,大人总讲一些可怕的故事(对小孩而言),大意是:你不听话,故事里的妖怪或坏人就会把你抓走。
小孩听了故事,就记住了警告。
被故事吸引是人的一种本能,吸引关注、感染情绪、留下印象。
人喜欢听故事,喜欢转述故事,喜欢参与到故事中。
中国古人面对未知的世界,给自己讲了个故事:盘古开天地,女娲捏泥人。
犹太人则说:“神说要有光,便有了光。”
小孩子总问父母,自己是从哪里来的。
答案往往是,从小树林、垃圾场、海边等等地方捡来的。
同理,当你跟别人讲一个道理,常常这样开头:“我有一个朋友……”
瓦尔特·本雅明对故事下过一个定义:故事是来自远方的亲身经历。
他的话里包含了故事的两个特点:
1.故事不是你亲身体验和经常遇到的。
2.故事听起来是真实的。
在“真实”
的故事中,体验未曾有过的经历,这就是故事之于人的魅力。
我从小喜欢听故事和讲故事,尤其是都市传说类型的。
十几年前,我上初中时,学校里忽然开始流传“割肾”
的故事。
我和朋友趁着课间和放学热烈地讨论了很久。
晚上去姥姥家聚餐,听见姨父警告刚参加工作的表哥:生活检点些,不要向太漂亮的女孩儿搭讪,当心被割肾。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