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运踏上了吕宋这片充满希望的土地,全心全意地投身于这片大地的发展。
尽管他在心中早已给吕宋的土着贴上了“劣等人口”
的标签,但儒家思想仍驱使他去尝试教化这些土着。
然而,这些土着的行为彻底伤了张运的心。
学堂里的土着小孩学不会知识,让移民的少年们有了嘲笑的对象,这无疑是智商的问题。
那些被纳入十户一组小公社的土着,仅仅三天就被其他九家联名踢出。
他们懒惰,不愿干活,甚至跑到森林里睡觉。
种种情况让张运不得不放弃了他的教化改造计划。
受到共和思维影响的张运,早已习惯了用数据说话。
他统计后发现,教化一个土着的费用是移民一个江浙贫民的三倍,而教化后的土着工作效率仅为大陆移民的二分之一。
身为领地规划者的张运,已不再是那个意气风发的书生。
他的政策决定着吕宋领地的未来,必须做出取舍。
他对苏星云的做法产生了认同,并自嘲地想道:“以前认为苏星云虽能治民,但杀心太重,非圣君之道。
现在看来,天地非不仁,万物平等视之,方为大仁。
国平等视民,方为大同。
苏星云为天下舍绅缙,我为了吕宋也该放弃这些土人了。”
于是,张运重新制定了方案,放弃了同化土着的部分,将资源集中到组织移民劳动上。
在与两位军事主官讨论后,张运确定了吕宋岛今后的发展方向。
吕宋地方政府停止了与当地土着的进一步交流,对于移民政府来说,当地土人甚至不如奴隶。
从大陆招人来,把他们当奴隶用,还要管饭、看守、担心瘟疫,更要时刻提防他们偷懒。
几个月后,来自吕宋的移民地点的地形、土壤湿度、温度、土质腐殖质含量等一系列数据传到了共和本土总行政组。
报告中还指明了各种物资要求,并在尾部特别强调了一点——招人。
此次共和南下,没有遭遇有组织的国家力量抵抗,这让原本担心军事支出的物资管理人员松了一口气。
战争是最烧钱的,一场一万人次两个月时间的战争,消耗的物资足以支持十万人移民。
南边的这块肥沃之地竟然是无主的,这让共和的人感到不可思议。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