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星云的大移民工程,在有效地缓解元朝不稳定因素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人口损失,而这直接意味着生产力的削减。
元朝的税源因此出现了巨大的缺口,这一缺口是难以填补的。
与此同时,寺庙和王公贵族们的奢侈需求并不会因为财政困境而有所收敛。
脱脱深知,向苏星云这个“肥羊”
开刀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于是,在他的默许下,宝钞的滥发悄然开始。
这一行为导致民间大量财富蒸发,反而催生了更多的流民,形成了一个恶性循环。
在苏星云的领地内,早就不再接受宝钞。
相反,他发行的金属票据在领地内外广受欢迎。
金票据和银票据这类保值物品被人们大量收藏。
而在领地内部,铁票据和铜票据也开始流通。
然而,在领地外部,铜票据几乎都被收藏起来,只有少量的铁票据与铜子宝钞一同在市面上流通。
这种现象正是典型的劣币驱逐良币。
尽管金属票据在市场上供不应求,但对经济原理一知半解的苏星云却不敢随意增发这些票据,因为它们是以粮食为基础的。
他担心一旦出现挤兑现象,将会引发不可收拾的局面。
毕竟,在这个粮食紧缺的时代,手中握有粮食才能让人心安。
为了应对可能的粮食危机,苏星云在领地内地势较高的地方修建了大量的地下粮仓,以减少不必要的损失。
为了防止老鼠等害虫侵蚀粮食,粮仓内还灌入了氯气进行消毒。
每次取用粮食时,都会撒入熟石灰并进行通风处理。
尽管耗费了巨大的精力和资源,但这一切都是为了确保手中有更多的粮食筹码。
在这个时代,饿死人已成为常态。
过去,苏星云的领地较小,可以通过偷盗等方式解决粮食问题,但随着人口的逐年增长,如何喂饱领地内越来越多的人口已成为他面临的首要任务。
目前,黄州领地的人口已经达到饱和状态,这主要是由于黄州附近的农田产量已经达到了极限。
无论是修建水渠还是进行深犁耕作,都无法进一步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至于土化肥,领地目前还无法大规模生产。
因此,黄州领地采取了一种传统的土地补肥方法,即在每块土地上每隔一段时间种植一次豆类作物。
农业组现在保留了大量的根瘤菌,用于豆类植株的拌种作业。
虽然这种土法固氮的效果并不高,但总比没有要好一些。
黄州领地的人口饱和给苏星云带来了很大的困扰。
如果没有台湾基地的支持,苏星云可能不得不提前发动扩展战争。
这场战争有可能演变成一场全面战争。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