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二十三章 侃大山说泡澡硬核插播(第1页)

上一章,说到陈慧儿在寺庙里闯了祸,跟阿福、小翠两个人落荒而逃

其中提到了,陈慧儿本想在鸡鸣寺的“温室”

里好好泡个澡的。

这个真不是瞎说,古时寺庙里啊,确实有浴室,名字就叫“温室”

本打算继续往下写,可思来想去,还是决定插播一期,就说说咱们华夏文明5000年里的“泡澡文化”

冬天泡澡,是真舒服。

特别是冬天去东北,天寒地冻的,外面冷里面热。

浴室里泡一泡,可不正是祛寒又暖心。

要是再找个师父给你这么一撮一拍,那真是美滋滋啊!

要说以前的那种大众公共浴池,现在是越来越少了,在大城市里基本绝迹。

取而代之的有各种高档的这个汤,那个汤的。

但是“泡澡文化”

已然慢慢成为一个历史记忆点,当下的很多人去“泡汤”

体现的是娱乐至上的精神属性。

“泡澡”

不再那么纯粹了,或者说更像是一个前奏曲罢了。

那你说,古人是怎么泡澡的呢?

其实,在南北朝时期,也就是咱们这个故事所处的时代环境。

公共浴室是寺庙里的必设建筑,称为“温室”

,主要是供僧人和香客洗浴用。

没错了,最早洗公共浴室的竟然是僧人!

这个与佛教本身的教义有关。

佛教源于印度,唐代僧人义净赴印度求法时,看到印度的寺院中都设有公共浴室。

他在《南海寄归内法传》里也写道“那烂陀寺有十余所大池,每日晨时,寺鸣楗椎,令僧徒洗浴。”

要说那个时候印度人洗澡,也就是跳进大水坑里洗洗。

可能你一下子就想到了用恒河水沐浴的情景。

其实还真是差不多,毕竟嘛,资源有限,图的就是个心灵的净化!

懂的都懂了

既然佛教是舶来品,那么它自东汉时期传入中国以后,也相应带有了洗浴的要求。

因为佛祖释迦牟尼主张洗澡,他认为洗得好了可以“除去七病,得七福报”

而且,给僧人提供洗浴还是一种功德的体现,所以中国古代,每一座寺院中都少不了供僧人们集体洗浴的地方,那时候叫“浴室院”

佛教要求僧人洗浴,还带有精神层面上对清净的追求,保证“身心无垢”

咱们现在说的“洗心革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