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迁的脸色有点难看,散朝出来便没有搭理任何人。
桑吉被父亲狠狠瞪了一眼,自知这件事是跳到黄河也洗不清了。
他看着父亲追随着李迁出了宫门,幽幽叹了口气。
百里策冷眼看着今日朝堂上的动静,各方势力都不是省油的灯,要把他那个妹妹放在京城这个漩涡里,他还真替子苓捏了把汗。
想着早晨兄妹二人在车里不欢而散,他又叹了口气。
百里子苓见过皇上出来,正好遇到候在外面的晋北王赵启。
“百里子苓见过王爷!”
她施了一礼。
“将军不必多礼!
自桐城一别,五年有余,将军南征北战,颇为辛苦。
如今还能在这里遇上将军,赵启也算少了一件憾事。”
赵启眉间带笑,温润如玉,虽是亲王,但却没有亲王那高不可攀的气势,说起话来也颇为中听,不像他三哥出口就刺人,句句都尖锐。
“子苓一直对王爷心存感激。
当年……”
“将军,旧事不必再提。
我会在上都待上一阵,过完了年才会回晋北。
将军若是哪日得空了,可到我那园子坐一坐。”
赵启打断了百里子苓的话,这宫中人多口杂,确实不是说话的地方。
百里子苓别过赵启出来,天空有些灰暗,像是要下雨的样子。
再遇赵启,还是在如今上都城风云诡谲的时候,她的心头便多了一丝阴霾。
赵启,先帝第九子,生母是瑜贵妃。
赵启还有一个舅舅,曾经的西南提督洪万三。
当年,洪万山谋反,是先帝心头的一根刺。
因而,最终受连累的也是瑜贵妃和皇九子赵启。
瑜贵妃当年极受先帝宠爱,也不只一次吹过枕边风,想让先帝立她的儿子为太子。
但是,赵启年纪太小,当时只有两岁,既非长,也非嫡,很难说服群臣。
更重要的是,当时先帝的身子已不好,他怕自己若是撒手而去,太子年幼,又有一个重兵在手的舅舅,朝廷恐为外戚所左右,所以先帝虽然喜欢赵启,却并未如瑜贵妃所愿。
这一年冬天,先帝的身子越发不好,恐大限将至。
当时朝中大臣纷纷上疏,劝皇上早立太子,以稳定国本。
这时候,太子人选便有两位。
以西南提督洪万山为首的官员推举赵启为太子,而另一派官员,则推举先帝长子赵胜为太子。
赵胜当时已经二十多岁,从年纪上来说,是比较合适的太子人选。
但是,赵胜天生愚钝,不堪大用,若以赵胜为太子,这南陈的江山还不知道会翻起怎样的波澜。
赵胜和赵启都不是理想人选,先帝也是苦恼了好些日子,最后选定皇五子为储君,也就是现在的皇上。
没人知道先帝选择当今皇上的理由,但选定皇五子的直接后果就是导致了洪万山谋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