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真别说,听周大彪解释,崇祯皇帝忽然想起了历史上的情况,有不少明将在李自成大败之后又都反叛了李自成。
他们是基于什么想法不好说,但是有一点是肯定的,他们对于李自成并没有什么忠心。
或许是真的见到大势已去,或许是贪生怕死,或许是想在乱世见风使舵,卖个好价钱,如此等等,或许都有之。
崇祯皇帝想着这些,听到周大彪自辩完了,然后才说道:“小人打仗不行,但是嘴皮子还可以,因此和贼军上下的关系比较好,这也是小人所部过了这么多天之后才会被派来送死的原因。
小人有一次听到贼人在闲聊,不小心就听到了贼军的粮草囤积在两个地方……”
听到这话,崇祯皇帝身边的几个将领顿时就精神起来了。
他们当然知道,粮草对于军队的重要性了。
历史上不知道多少次战事,都和粮草安全有关。
不说别的,就说最近的一次,朝廷和辽东建虏的最后一次大战,即松锦之战,就是被建虏断了粮道才崩溃的。
还有发生在去年的战事,孙督师和李贼大军的决战,也是被刘宗敏领骑军断了粮道才一败涂地的。
如此等等,就算知道贼军的粮草存放地,肯定是重兵把守,可知道在那里的话,说不定有机会,那也是绝佳的战机。
因此,他们一个个都是竖着耳朵听着。
只听周大彪继续说道:“……贼军的粮草存放,一是在太原,第二个地方便是代州。
前阵子还听贼军说粮草可能不够,要从太原再送粮草到代州,供前线大军之用。”
他一边说一边偷看皇帝等人的表情,见他们一个个听着都很认真,便知道这消息肯定很得皇帝之心,就说得更起劲了:“……小人知道这事重要,便竖着耳朵偷听了的。
据说绵侯……就是贼将袁宗第领兵南下,好像是救援中原那边去了,因此粮草压力便轻了一些。
但是小人敢肯定,代州的粮草还是有很多的。”
听到这里,周大彪停了下,等皇帝的意见。
不过崇祯皇帝没说话,倒是周遇吉对崇祯皇帝奏道:“代州离宁武关和雁门关皆近,如若贼军存粮,确实是个合适的地方!”
崇祯皇帝当然看过山西,特别是宁武关附近的地图,因此点点头,然后问周大彪道:“还有么?”
“还有,还有!”
周大彪听了,连忙回应,然后继续说道,“小人还听到,代州那边,是贼军头目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驻守,另外他的媳妇高氏也在,带着李贼的家小营。”
说到这里,他又哭丧着脸说道:“小人的家小怕是也在那里,如今小人弃暗投明,家小怕是难以活命了!”
周遇吉没空听他哭嚎,当即追问道:“代州有多少兵力,步军多少,骑兵多少?”
周大彪听了,止住悲伤,面对严厉的周遇吉,有点惶恐地回答道:“小人实在不知,听到的消息,就这么多了!”
崇祯皇帝听了,和缓了语气开口说道:“贼军未必知道你弃暗投明,改邪归正,不一定会对你家小动手。
等朕击败了李贼大军,说不定你们还有团聚之日。”
();() 周大彪听到这话,露出一丝期待,显然是在意他家小。
崇祯皇帝看到周大彪似乎确实没什么说了,便对他说道:“你且先下去好好想想,如果还想起什么事情就再来禀告。
朕说过,以后可从军,也可回家,但不可再从贼,去吧!”
周大彪听了,千恩万谢,然后被锦衣卫校尉领走了。
就这段时间,外面有锦衣卫校尉候着,此时又进来禀告收集到的消息,都不及周大彪说到的消息重要,但是也有个别消息,能佐证周大彪所说消息的正确性。
综合来说,通过这次的俘虏,了解到李自成大军那边的消息是,李自成兵力不到二十万了,前线作战的粮草囤积在代州,并且连贼军家小营也在那边,驻军贼将是李自成的三弟李自敬和李自成的媳妇高氏,兵力不详。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