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李毅看看已经正常运行的钢索滑道说:“我出500套吧!”
徐光启笑的眼睛也看不见了,手捋着胡子,连声说好。
年,这是李毅来大明的第二年,年对于大明的大多数的人,是一个难以逾越的坎,而且是越来越难过。
在李毅的盛和铁厂的工人来说,年,是他们毕生过的最丰盛的一个年。
不去说瓮里装满白面,也不去说房梁上挂满的鸡鸭鱼肉。
光是年底每个工人10两的奖金就可以让他们过一个非常富足的年。
三边总督杨鹤派来的采购团到娄烦有一段日子了,不是李毅晾着他们。
而是朝廷行文,让盛和加快生产进度,兵部尚书,蓟辽总督孙承宗要亲临娄烦,观摩新式作战方法,去辽东的时候要带走5千人的武器装备。
李毅自己忙的脚不沾地,只得派了一个管事来说了明一下情况,就没有人理他们了。
做为副使的李定邦到没有觉的什么,正使左参政赵清衡和来开眼界的杨嗣昌,却等的不怎么耐烦。
正主也连面都不露,而火器犀利,直挠的他们的心痒痒。
嘴巴不好说,身为正三品文官的赵清衡恨上了李毅,心中打定主意,要在资金上,或者质量上找李毅的麻烦。
当然也可以参上一本阴蓄甲兵,意图谋反。
徐光启携带一干太原的文武和李毅,外加赵清衡,杨嗣昌,在娄烦的码头等待孙承宗。
接近日落时分,汾河上才出现官船的影子。
船渐渐靠近,明字大纛随晚风飘扬,一边是尚书旗牌,一边是蓟辽总督旗牌。
孙承宗一人占在船头,而身后是密密麻麻的将官和文官。
李毅腹诽不已,不就看个演习么?用的到这样大规模官员观摩么?是不是准备吃穷老子啊?李毅没有官职,只能远远在站在后面,看着前面相互恭维的官员们,感觉到非常庆幸,不用上去恶心的去奉承。
可惜连庆幸两字都没有冒出来了,就看见徐光启向他招手,李毅左右看看,确定是招自己的,才慢慢的挪步上去。
孙承宗大约60来岁,须发皆白,和徐光启差不多的个子。
李毅上去准备行礼,被孙承宗一把拦住说:“免礼,免礼,这老倌说过,你最讨厌礼节。
来,来,大英雄,说说你对辽东的见解!“
李毅说道:“尚书大人,你说笑了,我一介商贾,那里知道什么国家军机大事?请,请,宴席已经摆下。”
孙承宗转头对徐光启说道:“老倌他一直这样滑头么?”
徐光启点点头说:“比你见的还要滑头,请,你不饿么?他家的宴席是是山西的一绝,不可不吃哦。”
孙承宗打趣道:“难怪你不愿意在太原行辕,而是喜欢待在娄烦,看来,是被他家的厨师收买了。”
徐光启说道:“走吧,看看你这老倌也会不会被收买。”
宴席的席位是按品级高低来排的,但徐光启要求李毅安排一桌,在花园的亭子里,只有徐光启,孙承宗3人的宴席,其他人都在大厅里。
大官都有点怪癖,也就见怪不怪了。
丫鬟们搬来火炉,在凉亭的四面挂上纱幔。
一会儿,菜就上齐了。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