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那几个工匠拼命拔脚奔跑,就听轰的一声巨响,硝烟弥漫,那门沉重的火炮腾越天空,然后重重摔落下来。
周象辂脸上闪过激动的神情,对王斗恭敬道:“将军请。”
身后各人随王斗一窝蜂的过去,那门火炮被抬到一座高台放置。
周象辂又戴上自己眼镜仔细审视,看炮身有什么损坏或是膛口炸裂之处,良久,周象辂脸上露出笑容,对王斗施礼道:“小人有幸,此大铳铸法合度,己无炸膛忧患。”
周边一阵欢声笑语,众人异口同声道:“恭请将军命名。”
王斗也是哈哈大笑:“该门火炮,便命名为永宁炮吧,算是甲位。”
依口径,该门火炮算得上大明“二将军”
的标准,这是使用铁模之法铸造的第一批火炮,也算是意义重大。
等这批火炮检验后,依次以甲、乙、丙、丁、戊、己、庚等位计算。
最后刻上铭文,注明火炮重量,火药受药多少,铁子重多少斤,可使用封口群子几个,还有工匠名称,检验官名称等,披上炮衣,就可入库了。
最后检验成果,这十门新铸红夷三磅炮,有四门合格,合格率算是惊人之高。
在场各人都是喜笑颜开,连称生平仅见,都是定国将军说的铁模法之功。
“将军所言以黄铁造炮,小人也在研习,铁模之法己成,将军说的黄铁造炮之法,也定能成功。”
周象辂督造这些火炮成功,算是立下大功,他现在对王斗信心百倍,又提起王斗所说的另一件事,便是王斗使用熟铁造炮的建议。
几个月前,在提出铁模之法后,王斗也随便提到这事。
铜料昂贵,不过使用生铁铸炮,炮身非常沉重,便如此时的红夷十二磅炮,炮重达四千斤,非常的笨重难行。
便是有些明军中使用的红夷六磅炮,竟有重达三千斤的,这当然不利随军作战。
王斗后世看过相关史料,大炮同样可以使用熟铁。
当然,熟铁不可铸,不过可以打造。
铁条烧熔百炼,逐渐旋转成圆,炮成后,比生铁铸炮重量轻了一大半,而且炮身薄炮膛宽,没有炸膛之忧,装填的炮弹也可以很大。
不象生铁铸成的火炮,内中多蜂窝涩体,难以铲磨,炮弹施放缓慢。
这种熟铁造出来的火炮,膛内无比光滑,使炮弹的装填非常快。
当然,铁模法铸出来的火炮膛内同样光滑,但论起轻便灵活,却是远远不能与熟铁造炮相比。
“好,周师傅你尽管研习,不必顾及工料。”
……
“火炮准备。”
在炮兵训练场上,看王斗亲临视察,赵瑄精神抖擞,他威风凛凛传下一系列口令,让各炮瞄准远处设立的一系列标靶。
摆在赵瑄前面的,便是王斗所有的十九门红夷大炮,其中六门六磅炮,十三门三磅炮。
等那铁模铸炮法铸好的四门红夷三磅炮拔来,赵瑄的火炮千总就有红夷大炮二十三门。
此时这些火炮一字排开,黑洞洞的炮口不断调整,其中一个观测官的前面,还架着一副亮晶晶的炮镜。
不错,就是炮镜,几个月前,舜乡军中己经开始使用炮镜与千里镜。
这二者都需使用镜片,此时的无色玻璃虽然不便宜,但在大明也不是什么希罕物,京师就有玻璃厂,属于二十四监的厂业之一。
此时无色玻璃当然避免不了气泡,王斗虽然知道“搅拌”
的妙方,暂时却没有相关的工匠与技术,目前也没有制造玻璃的兴趣,给他一块玻璃还不如给他几石粮食为好。
没有无气泡的无色玻璃,但制造炮镜与千里镜可以用水晶代替。
水晶在此时的士林阶层是很普遍的东西,江苏东海产的天然无色水晶在大明很多城市也可以买到,只要有银子,替代无气泡的无色玻璃不是问题。
关键不是这个,原料问题都好解决,问题在于镜片的设计与磨制,对工艺与光学知识的要求在此时大明算是很高。
相关人才是有,不过大多集中在江南,也是巧,情报司下江南收集《农政全书》时,正好遇上这么一、两个,经重金聘请后,年初他们欣然前来东路。
与周象辂的情况一下,在专利的诱惑下,他们也带了好几十个学徒,造了一批的炮镜与千里镜出来。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