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病学:
可以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感染。
病毒主要由猪血虱(heasuis)传播,蚊、蝇等也有传播作用。
多发生于4~6周龄仔猪,成年猪有抵抗力。
潜伏期平均4~7d,体温升高,精神、食欲不振,鼻、眼有浆液性分泌物。
主要发生于背部、体侧和耳廓
深红色硬结节--水疱(短)--脓疱--结成棕黄色痂块-脱落后遗留白色斑块
病程一般为10~15d。
多为良性经过,如饲养管理不当或继发感染常使病死率增高,特别是幼龄仔猪。
4禽痘
鸡痘最常见,危害较大,幼鸡及青年鸡最易感,潜伏期一周左右,分3个型:
·皮肤型:常在无羽毛处尤其是头部,严重时可遍及全身皮肤。
红色斑点或丘疹—灰白色小结节—灰黄色痘疹,粗糙,干燥,坚硬一融合成大痘疹——黑紫色痘痂而脱落。
一般呈良性经过,继发金葡菌、大肠杆菌、nd、ib、il时可造成较大损失。
·黏膜型:主要侵害口腔,咽喉,眼结膜,鼻腔等,死亡率高。
初为鼻炎症状,呼吸困难,张口呼吸,吞咽障碍,不食一口咽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痘疹,初为黄色,渐扩散成一层黄白色伪膜,故又叫“白喉”
,剥去伪膜可见红色溃疡,往往形成棕色硬痂,引起窒息死亡。
有时可见肠、支气管及食道痘疹病变。
·混合型:即皮肤型和黏膜型同时发生,较常见,死亡率高。
五、诊断
1临床诊断
无论是哪种动物哪种病型,根据流行病学及特征症状一般可作出诊断。
2实验室诊断
必要时才进行,包括分离病毒,查包涵体(胞浆内),接种动物(区分属和种),血清学试验(双份血清作琼扩或中和试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