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坏人变老了,还是老人变坏了?
“我们很难定义什么才算好,但是划出一个标准,告诉你只有这样才算好,只有达到这个要求才算好,那这一定不是好。”
“当然这个情况不止在大清,在儒家思想为主导的倭、泡菜等国,同样也出现过相似的场景。”
“比如倭国的武士道精神,泡菜国的敬语文化,他们的核心都是儒家经典,也是一样的强调礼数、忠孝。”
“对君主或上级也要有绝对的服从,权势高的、年龄大的就应该对,就算错了也要对。”
“无权无势年龄小的就应该错,就算对了也要错。
到了这种程度,礼真的还算是礼吗?”
“庄子说过:窃钩者诛,窃国者侯。”
“在古代帝王想要维持统治,就需要找到一个统御万民的理由,因此他们只能通过神化皇权的方式,来体现自己统治时合理性。”
“到了明清时期,神话的方式不再奏效,于是孝道就接替了神化,成为了他们维护法统的工具。”
“只要说出譬如仁爱、忠孝之类的漂亮话,就可以伫立在道德的制高点上。”
“在这个过程中,有部分儒者成为了帝王的附庸,而另一部分则淹没在历史的洪流之中。”
“了解完以上的概念后,才能理解儒家思想的意义,因为内容比较复杂,up主分为先秦儒家、儒家思想的两个阶段讲。”
“先秦儒家的本质,或者说儒家思想最初的意义,到底是什么?”
“先秦儒家主要分为孔孟两派,我们习惯将孔子称为是儒家思想的开创者,但他自己却并不这么认为。”
“在孔子眼中看来,自己只是儒家的传道者,西周的开国元勋周公才是儒家正统的创立者,也就是周公解梦的那个周公。”
“这是为什么呢?”
“在西周初期还没有儒家这个概念,为什么说周公才是开创者呢?这就牵扯到了孔子的思想。”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