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好办法?”
“只要味道与质量与江村的一样,我们收县里的酸菜,八角一斤。
主要是我们还要买泥坛子。
那东西也要一块钱一个。
装十斤酸菜,得增加成本一角钱。”
方可想了想,点头,“各乡的酸菜,直接运去大河乡,在大河乡包装,统一包装,统一销售。
这就打出了玉瓶的名声了。”
最后,那泥坛子的钱也让县里赚了去。
方可说,“由县陶厂制作统一的泥坛。
上面有玉瓶江村的字样。
算作是广告了。”
第二天,江山在火车站接到了向东。
向东带来了两个人,一个年龄大的,一个年龄小的。
这二人是土特产公司的管理人员。
江山直接将向东三人拉到了县委招待所。
随后,方可带人,与向东进行了谈判。
双方在味道,质量上确定下来了,价格也确定了。
因为精造泥坛问题,价格提高了一毛。
一块一毛一斤。
向东希望每月给提供一百万斤以上。
方可大手一挥,签下了合同。
不就是一年一千二百万斤吗?玉瓶保证供应。
随后,县政府的办公室人员忙了起来。
有人去陶厂,督促烧制泥坛。
有人去各乡的酸菜厂,检查质量与味道。
县政府下红头文件。
“县里为解决各乡的经济困难,决定收购各乡酸菜厂的酸菜。”
这文件一下,整个玉瓶都轰动了。
各乡的乡长书记,骑着自行车往县城赶。
每家都希望多拿份额。
有个乡,酸菜厂的酸菜只有三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