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多王朝的衰落,标志着古印度史的结束。
五、戒日王朝(公元7世纪)
戒日王朝是公元7世纪统治北印度的封建王朝,又称羯若鞠羯国或称曷利沙帝国,为戒日王(606~647在位)所建。
其版图包括除克什米尔、信德、西旁遮普之外的北印度,首都为曲女城(今卡瑙季)。
7世纪初北印度陷于政治分裂,出现两大敌对的政治联盟,曷利沙的普西亚布蒂王朝与曲女城的穆克里王朝联姻结盟,对抗孟加拉的高达族国王设赏迦与摩腊婆王提婆笈多的联盟。
公元620-634年,戒日王南征德干失败,从此放弃征服南印度的企图。
六、阿拉伯入侵(公元7世纪中叶-13世纪)
大约在7世纪的时候,北印度出现了一股全新的势力——拉其普特人。
他们在随后的印度历史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并成为了主导力量。
自7世纪中叶至12世纪末,这段时间被称为“拉其普特时期”
。
在此期间,穆斯林开始了对北印度的征服之旅。
早在公元8世纪初,阿拉伯人就已经征服了印度西北部的信德地区,这标志着穆斯林对印度的远征拉开帷幕。
而到了9世纪至11世纪间,南印度也崛起了几个强大的王国,其中最着名的当属朱罗国(注辇)和潘地亚。
朱罗国甚至还入侵过印度尼西亚群岛,展现出其强大的实力与影响力。
然而,真正意义上的伊斯兰教对印度的征服始于11世纪。
这场征服行动由来自中亚的突厥人发起。
伽色尼王朝的苏丹马茂德多次率军远征印度,给北印度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最终,伽色尼王朝在中亚的领土于1173年被其位于阿富汗的原附庸廓尔王朝所吞并。
廓尔王朝的统治者穆伊兹丁·穆罕默德(廓尔的穆罕默德)在1192年的第二次德赖战役中决定性地击败了兆汗人,他留在印度的总督艾伯克于1206年采用苏丹头衔统治被穆斯林征服的北印度地区,定都德里,此后直到莫卧儿帝国建立,北印度的历史即为德里苏丹国的历史。
七、蒙古入侵及莫卧儿帝国(公元15世纪-1600年)
德里苏丹国的瓦解导致了权力真空,但这一局面并未持续太久。
不久之后,新的穆斯林征服者在西北部迅速崛起。
1526年,突厥人帖木儿的直系后裔巴布尔从遥远的中亚地区踏入印度这片土地。
在首次帕尼帕特战役中,巴布尔以强大的实力击溃了德里苏丹国末代国王易卜拉欣·罗第的军队。
随后,巴布尔成功占领了德里,并被人们誉为"
印度斯坦的皇帝"
。
紧接着,他在1527年战胜了拉其普特人,又于1529年将阿富汗人的残余势力彻底消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