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老像是意识到自己话题扯的有些太远,“病之来处这是医家的另一个方向,我们临床需要知道的是从何而发。”
这话乍听会觉得有些不对,病来之处和病从何而发好像是一回事。
张三低头思索,杨老也不再说话,安静等待张三。
马叔看着眼前这两人,突然觉得自己很多余。
思索片刻张三抬头,“您说的是人身体的病从哪里开始?”
杨老暗暗点头,还不算太笨。
“也对也不对,身体之病当然从病灶而来,可我所说的这个从何而发是发现的发。”
杨老看张三一脸茫然,心里知道这是底蕴不够所致。
“一个人在感冒之前会有什么表现?”
“打喷嚏,觉得冷或者热。”
马叔总算能接话了。
“对。”
杨老给了马叔肯定。
“发于末梢,始于肤表。”
杨老说完这几个字就不再说话,端起桌上温茶喝的香甜。
“你在养老院疫情的预防做的不错。”
杨老看张三迟钝,又点了一句。
“您的意思是这丸药服用时机不对?”
张三并不确定,语气有些犹豫。
杨老放下茶杯,“人有自知,很多病症开始时候都是在最细小处表现,比如咳嗽、发汗、打嗝,牙疼。
都是大病开始时候的表现。
而人往往会自觉不自觉的忽视这些,最终病情恶化无法医治。”
这话张三认同,自己母亲的双腿不就是这样,从小病拖成了大病,以至于双腿变形无法治愈。
“桂枝汤的确如你所说,能调和阴阳,阴阳破而病起,但是如果阴阳平衡还在,身体健康,你这药丸会起什么作用呢?”
杨老不想继续折磨张三,直接把话挑明,“你给那些老人服用桂枝丸的目的应该是预防伤寒病邪。”
不等张三承认,杨老自顾说着,“可是他们没有被病邪侵染,你这药又能起什么作用呢?”
张三听明白了,眼睛逐渐发亮。
“所以我说你错了,就是错在这里,病邪侵染不会立刻发作,而是有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可能很长,可能很短。
而桂枝丸就是在这个过程中能发挥作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