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时衡州虽为叶闯抢占,但我们集结重兵仍可夺回,事有不济之时,保住了向云桂后撤的退路。
这样的话,可保我大楚国祚延续几年乃至上十年。”
“军师,其实你早就想到了,只是没在老夫面前说出来,是么?”
张博虎反问道:“当时你我手握十数万雄兵,却弃坚城而不守,作出这样的决断,需要何等的决心与气魄?文帅会答应么?皇上与朝中众臣会答应么?我纵然向文帅面陈此计,又有何用?”
文焕章叹道:“如今悔之晚矣!
说什么都没用了。
杨致之才,老夫亦是深感佩服!
为今之计,要么是趁夏军后援与卫飞扬尚未到位之前,强行突围。
要么仍是坚守不出,战至最后一刻!”
张博虎劝道:“所以我们才要早作决断。
杨致真若想要攻城,早就攻了。
我敢以人头担保,此后杨致仍会用不低于八万的兵力,死死看住巴陵。
不出一月,必会亲率大军与卫飞扬、叶闯两部人马,用二十余万兵力围攻长沙!
一旦长沙陷落,巴陵便会不攻自破!”
文焕章戚然道:“强行突围无异于羊入虎口,坚守不出等于是坐以待毙。
不管如何抉择,皆是两难!
但老夫早已决意坚守。”
“军师身有残疾,率军从陆路突围多有不便,且容易被夏军认出。
老夫早在半月之前,便在西门城外码头备有十艘快船,命五百水军随行护送,军师勿要耽搁,今夜就走吧!”
张博虎无比坚定的回绝道:“不!
我不走!
要走也是文帅走!
长沙尚可与夏军一战,需要文帅坐镇指挥。
我一介残疾之躯,文帅方才不是也说我行动不便?再说杨致与我乃是故交,即便城破,也不见得会取我性命。
巴陵理应由我坚守!”
文焕章继续苦心劝道:“老夫业已年迈,儿孙满堂。
累受两代皇上厚恩,尽人臣之全节以报,虽死无憾。
军师乃是蓟州客卿,并非楚地人氏,且正当盛年,妻少子幼。
后半生依旧大有可为,何苦……。”
张博虎毅然道:“文帅不必再劝了!
我意已决,断不更改!”
(未完待续。
)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