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王与耿大将军纵横大夏官场数十年,若是连这一节都看不明白,断不至于有今日之声名地位。
你还有何必要强自出头?有道是一人做事一人当,即便你是感念我的恩义,激于义愤有心为玉儿出气,只需独自去找那小侯爷理论就是,何必要在军中广为散播?你领兵多年,当知擅离职守乃是重罪,擅自调兵更是罪同谋反,何必要煽动挑唆沈重、董坚与李为等一众将士相从?你父子俱在长安。
此事前因后果并不复杂,何必再专程到大将军府找飞扬相询?”
“后来我未死而回到长安,显然在福王与你父子意料之外。
飞扬是我义弟,沈重是我舅兄,我与你有共历生死并肩血战,天下皆知。
于情于理我都不会坐视不管,自当鼎力营救。
福王与令尊又怎会不知?何必教唆阳成郡主上门哭闹试探于先,又以价值不菲的谪仙居相赠于后?”
杨致紧紧盯着耿超,继续说道:“那日阳成郡主无意中提及,前年太子开出了五十万两的重价,欲购置谪仙居而不可得。
正是因为她的无心之语,引起了我对此事幕后背景的百倍警觉。
将诸多疑问联结起来细细一想,这才知道你之所以当街杀人,乃是经过精心算计之后,试图一箭三雕的一步险棋!”
耿超脸色渐显阴郁,沉声道:“说下去。”
杨致说到此处,话语中已略带悲凉:“第一,卫大将军的声名人望与圣眷恩宠,远在令尊之上。
经此一事后,飞扬忠义之名必定名动长安。
你父子本就不是胸襟博大之人,不甘落于其后,试图借此搏名抬高耿氏一门声望,以与卫大将军并驾齐驱。”
“第二,在大漠血战当中,当时情势紧急,我无暇为你照拂脸面。
你我诸多言行,幸存将士俱都亲身经历耳闻目睹。
回到长安以后,无论是你在皇上心目中的分量,还是在军中的威望,都大不如前。
玉儿受辱一事,为你提供了一个再现悍勇重树威望的绝好机会,还可成就你有恩必报重情重义的大好声名。”
“然而,这两桩还不是最主要的。”
杨致冷笑道:“你们最主要的目的还是针对太子!
安贵侯身后李氏一族的老牌士族豪强势力,是太子赖以在朝中立足的根基。
你公然当街劈杀其子,既是对李氏一族的沉重打击,又是对皇后与太子一系真正实力的一次试探!”
“你若单独行事,便成了因私报恩的个人行为。
扯不上其他名目。
而皇上在短期之内,还不可能完全摆脱对李氏一族及其背后的士族豪强势力在政治与财力上的倚仗,也不可能任由军方势力过于嚣张强势。
为了平衡朝局,极有可能取你人头,在安抚李氏的同时,也给军方势力一次严厉的警告。”
“所以福王与你们父子经过反复思量精心算计,不难想到军队在皇上眼中的分量远胜李氏,料定将事态闹得越大越好。
因此你不惜将此事在军中大肆宣扬,利用我的名望煽动挑唆血战归来的一众旧部。
逼使皇上法不责众,为免激发禁军哗变从轻处置。
然后再拖了飞扬与沈重下水,有他二人为你垫背,无疑皇上会顾忌更多。
如此一来,你便绝无性命之忧。”
杨致一字一句的咬牙道:“而让你们这么做的理由只有一个:福王与你们父子都是宁王的人!”
“哈哈哈哈!”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