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37章(第3页)

室中微微静了一小会儿,少女有些稚气的语声响了起来,透着几分好奇

“朕承位只四年,还未遇过匈奴朝贡,不过因为自小在市井间长大,以往在长安城中倒见过做生意的匈奴人。”

天子一怔,微微思忖了片时,应道。

“他们是什么模样,和汉人生得一样么?”

她立时来了劲儿,晶亮着一双眸子问道。

“除了须发浓密些,颧骨高一些,面貌上其实无甚差别,倒是衣饰打份大不相同。”

他静静回忆着,嗓音温和“匈奴人的衣裳多以皮毛为主,男子戴着圆筒状或尖状高帽,都梳着椎髻,上衣是直襟左衽,下.身着长裤,并不像我们汉人这样穿鞋履,皆是足登革靴。”

“女子的话,衣裳没多大差别,不过不戴帽子,大多梳发辫,也有不梳头,披着头发的。”

“呀,披头散发!”

小丫头惊异地瞪大了眼,仿佛不可思议地道“那多奇怪!”

“蛮夷之族与我中原汉人异地异俗,论起来,这倒并不算顶稀奇的。”

他笑了笑,仿佛也有些兴致,索性便放下了手中的那卷章奏,神色随意地同她细说起来:“挹娄那边天气苦寒,冬天人们会把猪油涂在身上御寒,而夏天炽热时则裸袒,只用一尺大小的布匹蔽其前后。”

“啊?”

她从不知这世上竟有如此骇人听闻的怪癖习俗,简直无法设想,惊得大大张了嘴巴。

“而乌桓那边,男子则剃发,称髡头。

女子年少时同样剪发,到出嫁时才会蓄起长发。”

他又细说了这些“至于西域诸族,离中原更远,样貌都同汉人大不相同,风气俚俗之类就更奇异了……”

“真是天方夜谭一样呢,”

小丫头愣了愣怔了好一会儿,然后长长舒了口气,方才又开口道“陛下是从书上看来的么?”

“不尽是,长安城中原本就有许多异族,朕少年时……在长安市井间长大,八街九陌都逛得熟稔,曾同他们打过些交道。”

似乎忆起些什么过往,他神色也微微恍惚了一瞬。

“陛下……原先时,过得辛苦么?”

小丫头却忽地静默了片时,而后开口问道——他的身世,举国上下、朝野内外尽人皆知的。

室中静了一瞬。

“那时少不更事,如今想来,倒是过得恣意自在。”

他默了片时,方才举重若轻地温声回道。

“噢。”

小少女闻言,却低低垂了眼,明亮的暖黄色烛火竟衬得她稚气未脱的面庞有些空寂落寞。

“自记事起,便有许多人说我生得有福气……可我,却从来不曾有过半分自由的。”

默了半晌后,她才缓缓开了口,一向轻快无忧的语声难得有些低落。

“阿母同阿母不知告诫过多少回,说将军府外面危险得很--阿父位高权重,外头不知有多少人打着霍家的主意,我又是阿父的心头肉,断不能让人趁了隙。

所以,即便阿父阿母他们外出也几乎从来不带着我……连长安城是个什么模样,我都不大清楚。”

“而且,即便在府中,也是给阿母管束得紧。

不许掩雀扑蝶,怕摔伤了腿脚;不许摘花折草,怕划了脸扎了手;不许接近水塘方池,怕滑了足……身边的仆从婢子都是诚惶诚恐地替阿母看着我,哄着我,却从不敢陪我嬉闹玩耍,惟恐一个不留心便要挨罚。”

“因为是阿父阿母的幼女,长兄年纪大了我三十多岁,几位姊姊也早就出了阁,所以,我身边也少有能说话的人。”

“七岁那一年,九月茱萸节时,我听说渭水边有人赏菊登高,十分热闹,心痒得厉害,便央了阿陶带我去看。

阿陶是园中花工家的幺儿,与我同岁,自小一处长大,整个将军府中属他与我最亲近。”

“阿陶起初怎么都不肯应允,但最终被我磨缠不过,无奈只得点了头。”

作者有话要说:  《秦汉风俗小卡片》

【石蜜】就是今天的蔗糖,当时熬出来是饼状,十分贵重。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