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惶恐不安之中,永历帝决定放下最后的尊严,亲手给吴三桂写了一封信。
在信中,他回忆起大明历代皇帝对吴家几代人的厚待,字里行间充满了哀怨与乞求。
他写道:“朕的祖上对你吴家可谓恩重如山,你吴三桂即便与我本人毫无交情可言,但至少也该念及先帝们对你家族的隆恩吧?又何必如此苦苦相逼,非要将我赶尽杀绝不可呢……”
然而,这些凄楚的乞怜之语对于铁石心肠的吴三桂来说,就如同过眼云烟一般,丝毫不能打动他那颗冷酷的心。
永历皇帝在位的最后一年,也是顺治皇帝生命中的最后一年——公元1661年十二月初一这一天,清军如汹涌的潮水一般,浩浩荡荡地抵达了缅甸都城的近郊。
缅甸国王听闻这个消息,顿时大惊失色,惶恐不安。
他深知清军的强大实力,根本无法与之抗衡。
在经过一番紧急商议之后,国王赶忙派遣使者,毫不犹豫地交出了永历帝。
次日清晨,天色微明,一对缅兵神色匆匆地来到永历帝的住处。
他们满脸焦急地说道:“陛下,大事不好!
清军已经步步逼近,我军正在拼死抵抗,但形势危急。
为保您的安全,请随我们到别处暂避风头吧。”
话未说完,这些缅兵便不由分说地簇拥着永历帝和太子,急匆匆地离开了住所。
一行人走不多远,便来到一条宽阔的河流边。
只见河面上波光粼粼,水流湍急。
缅兵们小心翼翼地护着永历帝和太子渡过了河,然后将他们交给了另一队等候在此的人马。
原来,吴三桂心中有所顾虑,担心永历帝会在途中选择自尽以全名节。
于是,他特意派出了刚刚投降的明朝将领前来迎接永历帝,希望能稳住局势。
永历帝对此毫不知情,见到熟悉的明朝将领,心中不禁涌起一丝喜悦之情。
他以为自己终于有了依靠,可以摆脱眼前的困境。
然而,当他们一路前行,最终到达吴三桂的大营时,永历帝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上当受骗了。
此刻的他,心中充满了愤怒与无奈,却又无计可施。
面对吴三桂那得意洋洋的面容,永历帝只能暗自叹息命运的多舛……
公元1662年,正值阳春三月,草长莺飞之际。
然而,对于南明政权来说,却是一个充满阴霾与绝望的时刻。
就在三月十二日这一天,清廷的四位辅政大臣假借着刚继位不久、尚显稚嫩的康熙帝之名,向天下郑重地宣告了一个令人震惊的消息——他们成功擒获了永历帝!
此讯一出,朝野震动。
而吴三桂,这位在平定西南战事中立下赫赫战功的将领,也因其卓越功勋,得以晋封亲王之位,可谓荣耀加身。
也是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永历帝及其家眷被押送着来到了昆明城。
这座原本繁华热闹的城市,此刻却弥漫着一股沉重而哀伤的气氛。
众多百姓听闻永历帝遭遇如此劫难,纷纷涌上街头,想要亲眼目睹这位曾经象征着南明希望的君主如今的惨状。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