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的陈林才一一将当年阿爷对他说的话回忆起来,当年陈林满不在乎,现在的局势却是一步一步的往阿爷所说的方向发展,一丝不差。
陈林心中苦问,阿爷啊阿爷,莫非真如汝老所说的大汉要乱不成,伯至该往哪里走。
如今已经开始了按阿爷所说的进入汉中郡,只是大汉当真不能回到汉武时期吗,大汉乱了,刘氏失权,又该由谁来主掌?宦官?袁氏?杨氏?何氏?还是如今的反贼?
陈林头脑一遍混乱,这时候贾诩走了进来,见陈林一脸的苦色,笑吟吟的走上前:“诩拜见主公”
陈林听到声音,抬头看,见是贾诩,立马恢复一副笑脸模样,让贾诩看见陈林心情转化之快,目瞪口呆,同时贾诩也相当满意陈林这种气质。
陈林:“文和来了,如今暂时住在府内,日后到了汉中或者别地,安顿下来,再为文和置办府邸,现在只好委屈文和了。”
贾诩呵呵笑,哪里在乎这些,贾诩可不是贪财之人,贾诩师出寒门,只想一身所学能得以施展,足矣。
贾诩:“诩此次来却是想和主公商议一番毕岚先生的事情,次也是小事,更重要是如何让主公立足汉中。”
陈林见贾诩说得淡定,有心考验:“文和为何断定某一定能当上这汉中太守?又为何说毕岚先生之事乃是小事?”
贾诩一笑,知道陈林的意思,也不点破:“先说这毕先生之事,如今朝中大司农又怎会理睬毕先生,诩断定毕先生洛阳之行必是失败。
不过主公须得防他人也看中毕先生,让毕先生为别人所招揽而去,不过主公有恩与毕先生,一路上主公已使毕先生折服,想必毕先生在朝中得不到重视,此时主公再稍加劝说,毕先生定不会推脱,故而此时乃是小事。
再说诩说主公会当上汉中太守,试想如今朝中连汉中大闹米贼都所知不多,又有谁愿意与主公争夺这太守之位。”
说完一脸淡定的看着陈林。
贾诩分析的与陈林所想的一模一样,陈林又说:“那依文和只见,我等若是到了汉中,要如何行事?”
贾诩:“汉中郡原先民不过六万户,口不足四十万,天下众人自然瞧不起这一郡。
诩料定此番中原大乱,必有不少百姓自南阳欲逃亡益州,而恰好汉中米贼起,定然被阻挡在汉中。
只要主公到了汉中能及时加以利诱安顿,必可争取不少百姓。
民乃是一切之源头,只有拥有百姓,才有一切的发生,望主公重视百姓。”
陈林一听大声说:“文和所说与某不谋而合,故而在安阳之时,某便四下收拢流民,如今安阳县内,文和可知我陈家有私家佃农多少?”
陈林说完一脸得意的看着贾诩。
贾诩并不是很了解安阳陈家的事情,自然不知道这些,陈林继而开口说:“五万,整整五万,文和,某欲抢迁此五万人随去汉中,可行?”
贾诩也是被这数字吓了一跳,转眼就恢复,回答陈林的问题:“粮食,主公,粮食乃是根本,只要粮食足够,一切无妨。
若是能将此五万人尽数迁往汉中,对主公主掌汉中却是极大的助力,此些人已跟随陈家多年,自然支持主公在汉中的掌握。”
陈林又是哈哈笑的说起了当年陈家囤粮的事情,现在连年大灾人祸的,到处都是停产了,陈家却有囤粮支持。
贾诩听说这又是老太爷的主意,对这位过世的老人家更是钦佩不已。
于是贾诩说:“既然如此,诩建议主公如今便命安阳做好准备,多备大车、牛马,更要做好军事防备,到时数万人穿过颍川、南阳二郡,少不得要出些乱子。
到了汉中后,如今主公只宜以上庸县为主,西城与防陵两县为辅。
此三城恰好成掎角之势,上庸可西进南郑,西城可防南阳,防陵以汉水守住荆州。
汉中郡又是三面环山,那时主公缓缓攻略汉中西部,治理百姓,吸纳流民,可完成老太爷所愿。”
贾诩也是说得不自觉的激动起来。
陈林贾诩两人又商量了一些别的事情,最后陈林按照贾诩所说的,立马写信派人回安阳,要安阳立即做好迁移的准备,任何人不去也得去,粮食足够,恐怕也不会有太多的抗拒。
陈林决定像当年阿爷从平兴迁到安阳一样,是全部迁移,变卖一切财产,数万亩良田估计也能卖上不少钱。
随着陈林书信的发出,安阳陈家即刻动员起来,陈林更是要舅舅林德例外再组织青壮三千,组成临时护院,虽比不得真正的护院,但是将来迁移时一路上维持治安却总是足够的。
陈家搬迁,林德自然也是跟着走的。
汝南郡谁都看得出来,陈家是有大动作了,只是不知道要作甚而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