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用专心处理各种细节即可。
至于为什么使用拷贝台。
这是赵振邦的主意。
一九九三年这个时间点上,2d美术所使用的软件还相对较为原始。
虽然不久之前photoshop登陆了dows平台。
但现在所使用的二点五版本ps软件还不具备后来的很多功能。
哪怕是最基本的图层功能都还不存在。
因此以3d软件输出的轮廓做参考直接在ps内部通过图层叠加进行绘画显然不现实。
另一个关键问题是现在这个时期的美术人员仍然不习惯用数位绘图板起线稿。
不要说九十年代了,就算是齐东海经历过的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
除了一些上手学绘画就是板绘的画师。
大部分人都还是有用纸笔画草稿甚至完整线稿再导入电脑描线的习惯。
现在东海软件的画师基本都是传统美术教育出身,接触板绘也就不到半年时间。
而拷贝台这个传统但可靠的工具在此时就完美的解决了以上两方面的问题。
先用打印机把3d软件输出的建筑线稿和动画动作逐帧打印,垫在下层。
利用灯箱透射,在上层的空白纸张绘制线稿。
最后通过扫描仪成批量录入电脑。
再由其他员工负责描线和上色。
成品即可完成。
这样的流程下,线稿绘制工作甚至不需要掌握电脑操作技巧。
赵振邦从大学美术专业的在校生中招募了一批兼职人员。
以计件工资的方式发给报酬。
在多劳多得的激励下,工作效率大幅度改善。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