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破土动工要祭土地神,现代盖房子,也会有奠基仪式,这大概就是所谓的文化传承吧。
而在这商朝盖房奠基呢,需要烧香、摆供品以及燃放鞭炮,而本来理应是杨标做的,现在由他弟弟代劳了,也不过是象征性的用铁铲挖几铲土,将奠基石埋在主屋的底下。
然后在地基的四个角各放上石块,意为“埋石四隅,家无鬼。”
杨标家选的是包工包料,自然中午是不提供饭食的,但奠基仪式按照习俗还是要请工匠们吃早食的。
从奠基仪式前的一顿早餐,到铺好屋顶最后一片瓦的一顿晚餐。
也就是俗话说的“开工一餐,完工一餐。”
里正媳妇带着两个儿媳来帮忙,因小张氏是寡妇,而工匠们都是男子,为避嫌,也不方便让他们在家里吃。
那就只能在宅基地没有被生石灰划线的地方之外,快速的搭两个简易灶台,用来煮米粥和蒸包子。
小张氏再将做包子剩下的一些肉剁碎,放入自家腌制的咸菜里炒出来,好用来给这些工匠们下稀饭。
杨标到了镇上放好牛车后,赶到城东的刘员外家,刘府管家听到门房禀报,迎了过来。
“小子,挺准时啊。”
杨标拱手行礼:“人生在世,遵时守信是基本,不知管家如何称呼?还请告知在何处抄写。”
管家摆了摆手“敝姓刘,名光福,今托个大,你就叫我为福叔吧。”
“好的,福叔”
杨标从善如流。
“随我来吧。”
刘光福对杨标的印象不错,是个守时明礼的读书人。
杨标跟着刘光福在前院走过廊坊,真是有钱人啊,不知是将金粉刷在上面,还是用什么特殊工艺弄得,那些立的柱子都是金光闪闪的。
经过做泥瓦匠杨进学的普及,杨标知道了,由地面到窗槛下的矮墙叫“槛墙”
,那里也被绘了一些花草,要不是身处古代,杨标还以为是3d打印的呢,颜色很鲜艳逼真,活灵活现的。
房梁上、窗边都雕有图样,雕刻工匠这是请了多少人啊,也雕的太细致入微了吧。
当然杨标不敢四处张望,怕失礼于人,只是目之所及,气势汹汹地富贵感迎面而来,被眼前的装饰深深震撼着。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