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嗌痛不可内食,无故善怒气上走贲上,刺足下中央之脉各三痏,凡六刺,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嗌中肿不能内,唾时不能出唾者,刺然骨之前,出血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阴之络,令人腰痛,引少腹控?,不可以仰息,刺腰尻之解两胂之上是腰俞,以月死生为痏数,发针立已,左刺右,右刺左。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脇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邪客于足太阳之络,令人拘挛背急,引脇而痛,刺之从项始数脊椎侠脊,疾按之应手如痛,刺之傍三痏,立已。
邪客于足少阳之络,令人留于枢中痛髀不可举,刺枢中以毫针,寒则久留针,以月死生为数,立已。
治诸经刺之所过者,不病,则缪刺之。
耳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通脉出耳前者。
齿龋,刺手阳明,不已,刺其脉入齿中,立已。
邪客于五藏之闲,其病也,脉引而痛,时来时止,视其病,缪刺之于手足爪甲上,视其脉,出其血,闲日一刺,一刺不已,五刺已。
缪传引上齿,齿唇寒痛,视其手背脉血者去之,足阳明中指爪甲上大痏,手大指次指爪甲上各一痏,立已,左取右,右取左。
邪客于手足少阴太阴足阳明之络,此五络,皆会于耳中,上络左角,五络俱竭,令人身脉皆动,而形无知也,其状若尸,或曰尸厥。
刺其足大指内侧爪甲上,去端如韭叶,后刺足心,复刺足中指爪上各一痏,后刺手大指内侧,去端如韭叶,后刺手心主,少阴锐骨之端各一痏,立已,不已,以竹管吹其两其,鬄(ti)其左角之发方一寸,燔治饮以美酒一杯,不能饮者灌之,立已。
凡刺之数,先视其经脉,切而从之,审其虚实而调之,不调者经刺之,有痛而经不病者缪刺之,因视其皮部有血络者尽取之,此缪刺之数也。
(二)白话文
黄帝问道:听说过缪刺,但不明白它的含义,什么是缪刺呢?
岐伯回答说:当邪气侵袭人体形体时,必先停留于皮毛,若留而不去,就会进入孙脉;若仍留而不去,就会进入络脉;若再留而不去,就会进入经脉,进而与五脏相连,散布于肠胃。
如果阴阳都受到影响,五脏就会受伤。
这是邪气从皮毛侵入,最终到达五脏的次序。
在这种情况下,就应该针刺其经脉。
如今,邪气停留在皮毛,进入孙络,留而不去,导致络脉闭塞不通,不能进入经脉,而流溢于大络,从而产生奇异的病症。
当邪气侵袭大络时,会左右互注,上下左右流窜,与经脉相互干扰,而布散于四肢末端,其气运黄帝定之处,也不进入经脉的腧穴,这就叫做缪刺。
黄帝说:我想听你讲讲缪刺,为什么要左病取右,右病取左呢?它与巨刺有什么区别呢?
岐伯说:邪气侵袭经脉时,如果左侧邪气盛则右侧发病,右侧邪气盛则左侧发病,但也有左右相互转移的情况。
比如左侧疼痛尚未停止,而右侧经脉先出现病变,像这样的情况,就必须用巨刺法,一定要刺中患病的经脉,而不是络脉。
所以说,络脉的病变,其疼痛与经脉的病变部位不同,因此称为缪刺。
黄帝说:我想听你讲讲缪刺的方法,以及如何取穴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