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胜则热,阴胜则寒”
等观点,说明了阴阳的偏胜偏衰会导致疾病的寒热表现不同,以及风、热、燥、寒、湿等邪气对人体的不同影响,如“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胜则濡泻”
。
4诊断和治疗的原则:
诊断方面,强调“善诊者,察色按脉,先别阴阳,审清浊,而知部分;视喘息,听音声,而知所苦;观权衡规矩,而知病所主;按尺寸,观浮沉滑涩,而知病所生”
,即通过观察面色、脉象、呼吸、声音等方面来判断疾病的阴阳属性和病情。
治疗方面,提出了“阳病治阴,阴病治阳”
“因其轻而扬之,因其重而减之,因其衰而彰之”
等原则,以及根据病情的轻重缓急选择不同的治疗方法,如病之始起可刺,病盛可待衰而治等。
还强调了“善用针者,从阴引阳,从阳引阴,以右治左,以左治右,以我知彼,以表知里,以观过与不及之理,见微得过,用之不殆”
的针刺治疗方法。
5阴阳与天地、人体的整体联系:
认为天地是万物的上下,阴阳是血气的男女,左右是阴阳的道路,水火是阴阳的征兆,阴阳是万物的起始。
人体与天地自然相互关联,天气通于肺,地气通于嗌,风气通于肝等,强调了人体与自然界的紧密联系。
提出了贤人养生的方法,即上配天以养头,下象地以养足,中傍人事以养五脏,体现了顺应自然、整体调养的养生思想。
五、用不同词牌名来赞美《<阴阳应象大论篇,永铭心间。
《水调歌头·阴阳解析赞》
周易蕴哲思,阴阳论名篇。
万象含深意,动静化云烟。
生理病源可觅,诊断治疗无限,妙法在其间。
博观悟其道,智慧启新天。
探阴阳,究奥秘,思无边。
应象大论,精髓传承千古传。
华夏文明灿烂,智慧光芒闪耀,瑰宝永流传。
赞深度解析,功绩载史篇。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