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虽说第一场考完,能不能中举差不多就定了,但第二场却实实不能大意。
八股文写得能做范文,表判公文却答得一塌糊涂,这样被刷掉的人,在科举中比比皆是。
都是要当官的人了,不会写公文怎么行呢?
这是当官人的必备技能,丝毫大意不得。
倘若你有幸进了翰林院,成为待诏,皇帝让你拟诏书,你却写成······皇帝会怎么想?
所以说,这第二场的表判,也得认认真真考。
当然,如果说第二场只考文体,那你也错了。
得有丰富的律法和历史知识做保障。
如果题目是让你替某个皇帝拟一道诰,某年某月封某官员为一品大员。
这时候就要考你的历史知识了。
皇帝是哪个朝代的?这个官员由于什么原因被封?这一事件前后还发生了什么事······
不知道的人只能编。
这就和答一道历史简答题,没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经过是一样的。
就算格式正确又能怎么样。
再比如,没有律法知识储备,让你写一个案件的判,你来个葫芦僧判断葫芦案。
不淘汰昏官苗子淘汰谁?
这些东西对初六来说就太简单了。
酝酿好之后,下笔如神。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