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89章 古文解析 经络论篇第五十七(第2页)

阴阳的平衡与失调:《周易》强调阴阳的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的基础,阴阳失调则会导致异常变化。

在经络论中,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这是阴阳失调在络脉颜色上的表现。

寒属阴,热属阳,寒邪过盛或热邪过盛都会影响络脉的气血运行,导致颜色变化,反映出人体阴阳的失衡状态。

当五色具见时,更是寒热失调较为严重的表现,提示疾病的发生。

这与《周易》中阴阳平衡则吉、失调则凶的观点相契合。

(二)变易观:

变化的普遍性:《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变易”

,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

《素问·经络论》中络脉的颜色随四时之气变化,体现了这种变化的普遍性。

人体的经络系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气血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

就像四季的更替会带来自然界的变化一样,人体经络也会随之做出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

应变的重要性:《周易》强调在变化的环境中要善于应变,以保持事物的发展。

在医学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经络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了解络脉颜色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四时、寒热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也是《周易》应变思想在医学领域的体现。

(三)五行与八卦的对应:

五行与经络:在中医理论中,五行(木、火、土、金、水)与五脏(肝、心、脾、肺、肾)相对应,而《素问·经络论》中提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这是将五行的颜色属性与经络的颜色表现联系起来。

从《周易》的角度看,八卦中的乾对应金、坤对应土、震对应木、巽对应木、坎对应水、离对应火、艮对应土、兑对应金,与中医的五行理论有一定的相通之处。

例如,肝属木,在八卦中震和巽也与木相关,这种对应关系反映了古人对自然界和人体的整体认识和归纳。

八卦的变化与经络变化的启示:八卦的变化规律可以为理解经络的变化提供一种思维方式。

八卦的相互组合和变化衍生出各种卦象,这些卦象代表着不同的情境和变化趋势。

同样,经络的变化也是复杂多样的,不同的经络状态和颜色表现可能反映出不同的身体状况和疾病趋势。

通过对八卦变化规律的研究,可以启发医生对经络变化的深入理解,从而更好地把握疾病的发展和变化。

(四)天人合一观:

人与自然的统一:《周易》主张天人合一,认为人与自然是一个相互关联、相互影响的整体。

《素问·经络论》中络脉颜色随四时变化,体现了人体与自然界的密切联系。

人体的经络系统会受到自然界气候变化的影响,这是天人合一思想在医学中的具体体现。

例如,春季阳气升发,人体的气血也会随之活跃,络脉的颜色可能会相对偏红;冬季寒冷,气血运行迟缓,络脉颜色可能偏青黑。

这种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要求医生在诊断和治疗疾病时,要考虑到自然环境对人体的影响。

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天人合一观不仅强调人与自然的统一,还强调人体内部的和谐统一。

《周易》中阴阳的平衡、五行的相生相克都是为了维持事物内部的和谐。

在人体中,经络系统的正常运行需要各个脏腑器官的协同作用,心、肝、脾、肺、肾等脏腑通过经络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同维持人体的健康。

当经络出现异常时,可能会影响到脏腑的功能,反之,脏腑的病变也会反映在经络上。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月排行榜
本周收藏榜
    最新更新
    新书入库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