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是组建海军,保卫大明海疆。
西夷已经东侵,孤悬海外的台湾岛,被红毛占领;佛朗机人骗占了广东大陆的壕镜;大明在南洋的藩属国,多半被西夷侵占。
南洋小国,或被亡国,或被灭种,时刻盼望大明解救。
树欲静而风不止,虽然大明没有为这些藩属国撑腰论理,但西夷还是要入侵大明的。
没有海军,大明就无法将西夷拒之门外。”
大明朝廷没有海洋意识,陆地已经足够大,足够富有,谁还有洋精力去管海洋?
朱由检来自后世,当然知道海洋的重要性。
如果不趁现在占领这些岛屿,将来汉民族又会被第一第二第三岛链封锁,那自己就是汉民族的罪人。
随着大航海时代的来临,欧洲已经知道了海洋的重要性,因此,开始在全世界掀起夺岛热潮,无论是亚洲、非洲还是美洲,只要他们发现的岛屿,一律先占了再说。
“可是,殿下,台湾本来就不是大明的国土。
据老臣所知,台湾岛本来叫东蕃岛,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这是化外之地。
台湾,不过是沿海郑芝龙、颜思齐等海盗的称呼。”
李春烨觉得自己终于可以献计献策了,原来这位年青的王爷也不是万能的。
见过卖国的,没见过卖得这么冠冕堂皇又让人无法反驳的,竟然帮助荷兰人争夺台湾的所有权。
如果这时候有国际仲裁,李春烨一定毫不犹豫站在荷兰人的一边,毫无意识地出卖大明的领土利益。
朱由检也不得不承认李春烨说的是事实,大明朝廷的确没有对台湾实行有效管理,甚至为了回避与当地海盗的纠纷,把台湾当成包袱,根本不承认是大明的领土。
“李大人,台湾自古就是我汉人的土地。
李大人熟读经史,应该知道,三国时孙权就曾派人登岛,宣示主权;前元也曾经管理过台湾;现在台湾岛上的居民,绝大部分都是我大明的子孙,他们是标准的汉人。
本朝由于北方一直有蒙古的边患,精力放在北方,才忽略了对台湾的管理。
尽管如此,成祖年间,郑和的船队也曾到过台湾,宣扬大明国威,安抚当地百姓,台湾与汉民族一直有千丝万缕的联系。
李大人,台湾离大明的福建、广东太近,以西夷的海军实力,如果台湾被他们占据,必然时时威胁大明的海疆。
那时,大明北方边患未除,又增加南方海患,大明能承担得起吗?”
朱由检只好给李春烨上起政治课,这种理由在国际上肯定站不住脚,不过没关系,只要在李春烨的心里站住脚就行,朱由检也没打算到国际上和谁说理去,现在还没有联合国,没有解决国际纠纷的渠道,国家之间,靠的就是实力,谁的实力强,谁就是老大,就可以分配国际资源。
李春烨果然眯着眼睛,在慢慢回味着朱由检的话,就好像是在反刍的老牛,完全忘记了外界的存在。
过了好久,似乎朱由检的理由真的在他心中站稳了脚跟,他没再提出反对台湾的意见,“殿下,西夷真的会入侵大明吗?”
“西夷已经占领台湾,连大明陆地上的壕镜都被占领了。
李大人,西夷的海军都是由海盗组成的,有哪个海盗登上大明的陆地后,对大明丰富的财物、美丽的女子不动心?”
朱由检被迫采用忽悠战术,他将现在的荷兰、葡萄牙和将来的英国、法国混为一谈了。
现在的欧洲诸国还真没有入侵大明的胆量。
荷兰人占领的台湾,实际上是大明白送的。
荷兰人要与日本、朝鲜进行海上贸易,需要经过台湾海域。
荷兰人最先看中的是澎湖诸岛,但澎湖诸岛是大明的领土,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争。
经过海战,荷兰人无法承受战争的损失,主动派人和大明福建的官员和谈,希望大明能在澎湖划一块土地,让他们进行转口贸易,福建的官员不敢答应,就让他们去更外面的台湾找落脚的地方。
但荷兰人年更喜欢开化程度较高的澎湖,便借口不认识去台湾的路,不肯离开澎湖。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