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位叔王爷不是都在封地吗?”
明朝的王爷,一旦成年,就必须去封地,没有皇帝的诏书,不得回京。
只有福王朱常洵是个例外。
朱常洵是万历皇帝的小儿子,朱由校和朱由检的小叔,特别受到他老爸万历皇帝的宠爱。
万历皇帝准备将皇位传给朱常洵,但朝中的大臣们以“朱常洵不是长子”
为由,坚决不同意,要求万历皇帝将皇位传于长子,也就是朱由校与朱由检的父亲朱常洛。
为这事,万历皇帝与大臣们僵持了几十年,一直不立太子,万历皇帝也是几十年不上朝,专门躲在宫中造人,但朱常洵一直待在京师,美元去封地。
直到万历皇帝病重,他的雄心已经被大臣们磨平了,才立了朱常洛为太子。
朱常洛在万历皇帝驾崩以后,成了大明的景泰皇帝,福王朱常洵也不得不去了他的封地洛阳。
“恐怕皇帝已经下过旨,召几位叔王进京了。
到时候,殿下少不得去拜谢几位叔王。”
婉儿就是好,不但将朱由检伺候得舒舒服服,还能当个内管家,让朱由检集中精力,从事自己的救明大业。
大明天启六年(公元1626年)二月六日,是朱由检十六岁生日,也是朱由检迎娶王妃周玉凤的日子。
一大早,王慕九就带着一群大士兵在信王府忙碌着。
其实,也没什么可忙的,一应礼仪都是宗人府打点,连彩礼都是宗人府出的。
周玉凤的新房早就装饰一新,整个信王府到处都是大红的喜字和灯笼,比新元还要热闹。
等待王妃过门是很无聊的,如果这时候如果有纵横,朱由检一定选择去纵横找本历史小说看看。
新郎官朱由检没什么事可做,只得陪着几位从封地赶回来的叔王爷聊聊天、喝喝茶。
“贤侄,听说你在京师办了水泥厂、红砖厂啥的,赚了不少吧?我衡州多山,物产贫瘠,百姓生活困苦。
什么时间去衡州办些水泥厂什么的,让衡州的百姓也能过上好日子?”
桂王朱常瀛最早回到京师,对朱由检的胡作非为十分惊讶,这小子怎么像年青时的自己呀?又是水泥红砖,又是进入军营,又是山东灭倭,他到底哪来的本事?不过,别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能不能赚银子。
“桂王叔,要让水泥厂修道衡州,现在恐怕不行。
生产出来的水泥没人买呀!
这水泥的生产,是需要大量的本钱的。”
为衡州的百姓?朱由检宁远相信媒婆的嘴。
他当然希望将水泥厂推向全国,在大明修筑大量的水泥路。
但现在不是时候。
水泥商业价值的开发,不是一天两天的事,而且现在也没人愿意花钱修水泥路。
“不知道桂王叔能否说动湖广布政使,或者当地的商人大户,修筑一条从武昌到长沙的水泥路?”
“修筑水泥路到底有什么用处?”
朱常瀛知道,要说动湖广布政使,实在太难。
但说动当地大户名流,还是有一定的希望。
但至少,要知道水泥路的用处,要不,怎么向别人兜售水泥呀?
“武昌和长沙之间,河湖密布,道路曲折,阴雨天更是泥泞难行。
其实武昌和长沙之间,没有高山阻隔,如果能修一条从武昌到长沙的水泥路,可以将原来两千多里的距离,缩短到六七百里,只有原来三成,大大方便了过往的商贾和行人。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