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清华甚至将伤仲永全文背诵,并默写了一百遍,也不知这么个小孩儿是哪来的定力。
寒暑假的时候,父亲会把他反锁在家里,不准他出去玩儿;父亲下班回来之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快步走到电视机旁,摸一摸机身有没有发热。
如果机身发热,说明在父亲回来之前,卢清华都在电视,然后他就会受到责罚。
每天吃晚饭之前,卢清华必须背诵一篇课文才允许动筷,错了就会被筷子打手心。
他的母亲因为受不了父亲的做法,两人争吵过多次未果后,感情彻底破灭,最后只能协议离婚,卢清华跟着父亲,他的母亲另外改嫁了。
父母离婚后,卢父似乎是为了向前妻证明他才是正确的,对儿子的教育越发严厉,本就聪明过人的卢清华还比同龄人更刻苦,导致他的成绩越来越好,小学的时候就在全国性的竞赛中得到过很好的名次。
见儿子这么争气,卢父感到很欣慰,为了更加专心地培养孩子,他甚至辞去了工作,全职在家照顾督促孩子读,除了读之外,其他一概事务都不让孩子沾手。
如果卢清华到地上掉了垃圾而去捡,卢父到了还会责怪他浪费时间“你除了读,不应该把时间花费在其他事情上面。”
后来,卢清华牢牢记住了这一条。
但他家也不是什么富豪之家,卢父辞职后失去了稳定的收入,存款并不够坐吃山空。
但是卢父找了条新路子
募捐
没有错,就是募捐。
因为卢清华优秀,本地媒体都对他有所报道,后来卢父便把家里的困难跟媒体沟通,面对这种事媒体当然愿意帮忙,于是天才学生家境贫寒读不起的节目就播了出来,真有不少善心人士踊跃捐款。
后来网络普及,卢父学会了发博客,便“真情实感”
地炮制了一篇篇声情并茂的文章发到了上面,表示他们有多不容易,孩子又有多刻苦。
刻苦向上的学霸总是能得到更多的同情,随着卢父博客的影响力扩大,愿意资助卢清华上学的人也越发多了。
家里的条件渐渐好了起来,为了感谢那些资助者,卢父还常常把人们都请到家里来吃饭,让卢清华挨个道谢。
一边接受着孩子的感谢,那些人一边夸赞卢清华又聪明又乖巧,真是品学兼优的代表。
生活在这种环境下,卢清华渐渐变成了现在这样。
学习好就能得到夸奖,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其他孩子成绩不好,都不是好孩子,不应该跟他们接触。
他读都是好心人赞助的,他必须要用尽全力好好学习,才能报答那些好心人。
除了学习好之外,他也没什么其他的优点,如果连学习都不好了,他就连唯一的优点都没了。
了解到这一点后,班主任易老师感觉有些棘手。
卢父不愿孩子变成伤仲永所以严厉逼迫孩子学习,甚至到了病态的地步,老师担心这种教育,会损害孩子的心理健康。
易老师也不知道,华锋语的优秀能不能让卢清华明白,并不只是死读才能取得好成绩。
世界上还有很多值得关注的事情,他的学习成绩已经够好了,有资格稍微缓一缓了。
换成别的孩子,易老师肯定不会有让人缓缓读的想法,但卢清华他实在太特殊了。
特殊到即使军训时易老师打电话被对方下了脸,在知道背后的故事后,她也失去了责怪的意思,只剩下担忧了。
她得着重观察一下这个孩子,不能贸然行事。
月考成绩对华锋语来说毫无惊喜,她也不怎么在意,反倒是室友凌云
芝的成绩让她有些诧异。
耿冬冬是体育生,文化成绩一直垫底,大家没觉得有什么问题。
符汀的成绩在全班前十,考的挺不错,算是正常发挥。
但是凌云芝她居然考了全年级倒数,大部分科踩着及格线,甚至还有科目不及格。
这样的成绩不是特长生,就只能是交了大笔“择校费”
混进来的学生了,几乎是不可能凭实力考进省一中的,更不可能进入一班这种重点班。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