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念后一段。”
扶苏俯首遵命,高声朗诵。
当然,仅仅归之于历史的必然,对秦末汉初的英雄豪杰来说,依旧是不大公平的。
仿佛胜败并不仰仗人力,而是依赖于天数。
事实上,秦失其鹿后的争夺尽管只有短短数年,但委实是华夏群星闪耀之时,真正谋臣如云,猛将似雨,没有一方不是一等一的豪杰。
自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来,七年之间龙争虎斗,对战双方贡献出了极为高光的表现。
前期征战之中,大秦军队发挥稳定,在胡亥赵高这堆顶级猪队友的拉扯下依旧所向无敌,几乎以泰山压顶之势压制住了起义;直到年仅二十四岁的项羽力挽狂澜,于巨鹿关前破釜沉舟,九战九胜,以四万楚兵横扫四十万秦军主力,一举而抵定乾坤。
如果仅仅列举这巨大的数字差还不能说明这一战的牛皮,我们可以再补充一点基本消息项羽以四万兵马横扫的四十万人,隶属于大秦最为精锐、强干的主力,所谓镇守边陲直面匈奴的长城兵团。
那是秦军最后也是最强的脊梁。
可以说,巨鹿一战之后,秦朝空有关中千里沃土,实则内外防御被清理一空,“亡可翘足而待”
矣。
与秦人最强的兵力正面作战,并以多胜少尽数歼灭,这是战国以来六国精诚合纵,竭尽国力都做不到的事情换言之,如果以秦军的兵力做个等量代换,那么巨鹿之战的激烈与强悍便几乎超越战国数百年的总和。
以此衡量,交战双方的战力夸张到了什么地步呢可以说,如果将时间倒退回十五年以前,那么无论是率领精锐兵团的王离、章邯,还是正面击溃秦军主力的项羽,都可以在短时间一统天下,轻松打爆六国联军的总和。
只能说,现实果然是不讲究逻辑的。
十五年以前,秦国奋六世之余烈,筹谋出关时还要战战兢兢,小心预备;而十五年后,足以横扫六国的军队却一出就是两支,战绩一个比一个更强悍。
真的,这种东西写到小说里,大概都会被读者吐槽战力崩坏,数值膨胀的吧
读到此处,扶苏的声音不由越来越小,竟尔说不出话来。
他抬眼望去,却见殿中叔孙通、李斯等人,均是一脸呆若木鸡、反应不能的表情。
在殿中的没有一个是庸人,他们或许不知道这“项羽”
是何许人也,但却相当清楚王离、章邯的能耐,更清楚所谓“长城兵团”
的底细
简单来说,自始皇帝灭六国之后,府库大大充盈,秦军秣马厉兵,战力上升得极为惊人。
昔日灭楚的主将王翦,奉命视察部属之时便曾慨然感叹,说这样的精锐,已然可以视往日的秦军如无物了。
换言之,王离、章邯等率领的精锐兵团,决计有一击扫灭六国的实力
但这样的精锐,这样的精锐却被姓项的小子一击而溃,甚至连逃逸都做不到
叔孙通与李斯脸色煞白,齐齐抽了口凉气。
如果说先前天音所说的“六国亡秦”
,还只是虚无缥缈的预言,那么眼下这残酷到惊人的战绩,就再明确无误的解释了大秦的暴亡。
有这样的敌人隐伏于江湖中,天下简直危在旦夕。
大概是心理斗争了许久,李斯咬牙出声“陛下”
这样的人物,得尽快翦除啊
始皇帝只是轻描淡写的瞥了他一眼。
“朕已经派人责问吴中的太守,命他自杀,另择良吏。
“祖龙向长子解释“以眼下的局势,暂且不能妄动。”
扶苏微微愕然,随即醒悟项羽这样的亡国余孽能安然存身于吴中,势力必然已经盘根错节;如果仓促清剿,恐怕立刻就会激起民变,闹出“亡亦死,举大计亦死”
的风波。
还不如选一个高明的长官徐徐图之,暗自削弱这些遗民的斗志。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