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所得如军功。
斩杀了多少人,都要记好,回去我给你们请封赏。”
第五长清看着那些死不瞑目的狰狞面孔,心情很是美妙。
能跟着他来的人,不管是侍卫或者是村民,都是胆子大的。
听了他的话后,登时双眼一亮,刷刷抽出自己的刀,要去砍人、头。
戏文不是说了吗?论功行赏可是要看腰挂几个敌军人头的。
有些人却精的很,直接将海寇的耳朵割下来了……
等他们回去后,又是惹得一阵的喧哗。
这些人的行径也蛮狠了些?可是随即又想,他们总归是为了百姓才如此的,自己得益于此,如何还能嫌弃他们呢?
百姓很是感激与爱重第五长清一行人。
可是在心有不轨或者是心中迂腐的人,却不这么认为。
只觉得第五长清一介书生,张口闭口都是圣贤之学,但是剑起箭落,脚下的路便被浸染了鲜血。
这样的书生,简直可怕。
有人将消息传回京去,就有吃饱着撑着的人上书告他心狠手辣、杀人如麻。
林如海听了冷冷笑了一声,随即温文尔雅地看着那位事儿精,“你不可怜我们的百姓,倒是可怜那些原本祸害沿海百姓几十年的海寇。
那些海寇要是得知了,怕是要给你上几炷香,感激你的保佑。”
“你!”
这是咒他死吗?“他是你的侄女婿,与他蛇鼠一窝,一样的自私狠毒。
他如今行事如此有伤天和,你就不能劝说一番吗?让他跟番邦使臣道个歉。”
“呵呵,滑天下之大稽!
从来都说过斩草除根,没听说给仇人低三下四的。
你千方百计的想要我们的官员与百姓丢脸、受气,倒是善良啊。”
“嗤,善良?若不是蠢,便是居心叵测吧?”
有人小声地在一边与旁人议论。
这个告状精听了,心惊之下,反射性地看向皇帝。
待看到皇帝冷漠的眼神时,他的心咯噔一下跌落到谷底。
“既然你心不在江山社稷,那你便归家去吧。”
皇帝扫了一眼他朝堂上的各位大臣,吩咐身边的江大伴,“去,摘了他的乌纱帽,除了他的官袍。”
一句话定下这人的未来。
他想呼救,却只能喊出“皇上!”
他悔啊,为何贪心收了别人的银子,污蔑那个圣眷正浓的状元郎?为何自己不想别的名目?为何林如海多嘴?
他想了很多,却没有去反省自己不该忘了那些百姓。
皇帝到底不想第五长清被人猜疑,丢下他收到的折子,“沿海那些村落的百姓,如何苦受海寇之患,你们自己看。”
而最让皇帝生气的是,“而你们这些人,头戴乌纱帽,手中执拿长刀向百姓;偷盗库房米粮几十万担供养敌国,另将库房米粮出售到大小粮商,反手回卖给百姓,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