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涛见状,也未多言,转身离去。
待到元朝军队全部登陆完毕,元军最高统帅王保保向全军下达了一道严令:“此次行动,严禁骚扰百姓,违者斩!”
共和允许元军踏足江南土地后,原本围攻杭州的方家军惊慌失措。
元军骑兵部队迅速抵达杭州,巧妙绕过方家军的火炮阵地,利用其机动性侧击并击溃了方家军的侧翼。
若非方国珍的后备队凭借坚强意志,用长枪稳住阵脚,成功抵抗了骑兵的冲锋,局势恐怕会急剧恶化。
然而,方家军夺取杭州的计划已彻底化为泡影。
城头上的元朝守军士气大振,原本绝望的杭州元军看到援军到来,仿佛注入了新的活力。
方家军一路奋战,确实执行了对蒙古人的种族报复政策。
若非如此,杭州的元军早已崩溃。
现在元军的及时赶到,加上王保保在杭州四周打开的缺口,使得杭州恢复了与外界的物资和信息联系。
因此,杭州战线暂时稳定下来。
方国珍手下的浙东文士谋士团此次可谓是颜面尽失。
战前,他们一直秉持着让共和在前线抗元,自己则在后方抢占地盘的政策。
这些文人还暗藏私心,他们认为共和目前与元朝的停战似乎达成了某种默契,因此不希望苏星云的共和军休养生息。
他们在杭州制造冲突,意图打破这种默契。
在外人看来,方家军一直是共合军的附属势力,共合军若想维持两家盟主的地位,就必须硬撑下去,希望共和继续在北方牵制元军,消耗其实力,从而达到既扩张领土又削弱共合军和元军的双重目的。
这些文人自认为此计甚妙,个个自鸣得意,仿佛自己就是诸葛亮再世。
然而,事态的发展出乎他们的预料,这些文人纷纷咒骂苏星云无耻。
若苏星云听到这些指责,或许会反问他们:“你们施展诡计时,又何曾考虑过脸面呢?”
事已至此,方家军不得不面对现实,寻求收场。
于是,陶宗仪这个年轻人挺身而出,自愿承担起说服苏星云的重任。
或许是他深受战国典籍的影响,渴望像古代文人那样,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胜过百万雄师。
于是,他作为方家军的使者,踏上了前往共和的征途。
作为使者的陶宗仪终于见到了苏星云。
苏星云见他到来,便问道:“贵使远道而来,有何贵干?”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