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星云在铬钢生产的讨论告一段落后,转而关注锰钢的研究进展,他问道:“锰钢那边的研究现在什么情况了?”
孙刚汇报说:“锰钢的研究正在稳步推进,但遇到了一个问题——锰含量增加时,钢材的韧性似乎在减弱,变得更为脆硬。
这可能与锰元素在钢中的微观作用机制有关,比如改变了晶格结构或影响了位错移动等。”
苏星云听后,鼓励道:“继续深入探索,在特定比例下,锰钢的性能会呈现独特变化,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强度和硬度提升。
我们要做的就是找到那个‘黄金比例’。”
孙刚闻言,眼中闪过一丝兴奋,坚定地说:“苏先生,我们一定会密切注意这一变化,不放过任何细节。”
随后,苏星云带着从实验室获取的六公斤铬离开,他心中有个想法。
这六公斤铬,他打算用于铸造一把独一无二的兵器。
苏星云暗自决定,若有机会再遇倚天剑或屠龙刀这等神兵利器,他要用铬钢的高硬度特性,和他们进行硬碰硬,试试古代神兵利器厉害还是现代钢铁冶炼技术厉害。
只有六公斤的铬无法制造纯铬钢剑。
如果铬的含量降低了,那就是普通的不锈钢,苏星云想要工厂切割级别的武器就不现实。
最后遵守古人的好钢用在刀刃上上的原则,只在剑刃上用高铬钢,剑身用的是含铬20的合金钢,光是剑身就用了5公斤铬,不是苏星云不想减少剑身的含铬量,如果铬减少到一定程度就不能耐腐蚀了。
钢水在模具中缓缓凝固,与剑刃融为一体之际,苏星云突发奇想,不顾危险地将手触碰到了滚烫的剑柄,一阵刺痛伴随着焦糊味瞬间弥漫,但他的太阳真气迅速响应,修复了伤势。
这一意外之举,却让苏星云惊喜地发现,一丝太阳之力竟然融入了剑身之中。
这一发现让苏星云意识到,他可能找到了制造神兵的新途径——通过注入太阳之力来赋予兵器特殊属性。
他忍着剧痛,开始了一系列实验。
经过多次尝试,苏星云逐渐摸清了规律:太阳之力在剑身上的停留并非永久,它会随着剑身的冷却而逐渐消散。
然而,一旦剑身在高温状态下吸收了最大量的太阳之力,即便之后冷却,也能较为容易地再次达到这一饱和状态。
更重要的是,太阳之力的输入存在一个“充电”
过程,且这个过程在剑身温度越高时效率越高。
苏星云意识到,他打造的神兵与传统神兵如倚天剑不同,后者似乎天生就拥有不会衰减的锋锐属性,而他的神兵则需要定期“充电”
来维持其特殊能力。
若想增加神兵的“电池容量”
,即提升它能储存的太阳之力上限,苏星云必须承受更为剧烈的痛苦——近乎炮烙的极端考验,且这种“充电”
间隔不能过长,以免剑身中的太阳之力耗尽,需从头再来。
面对打造神兵的漫长而艰辛的过程,苏星云虽非天生吃苦耐劳之人,但内心的执着与对强大的渴望驱使他做出了决定——迎难而上。
每日与炽热剑身的亲密接触,无疑是对他意志与忍耐力的极限挑战,痛苦如影随形。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