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要问我为此肯不肯嫁个不喜欢的人,我告诉你,只能让我做上掌门,别说嫁给不喜欢的人,就是嫁给萧让我也肯。”
她一番话说完,韩攻果然样子有些怔了,哑然失笑:“你倒野心挺大。”
白素拔下那根钉虫子的牙签,在窗外丢了出去,仲夏时分,屋外的几棵垂柳上蝉声聒噪,芸芸众生中只有门前的一株光秃秃的老梅显得安静。
“你不是问过我最想要什么吗,那你呢,我看你好像既想要满足你母亲的心愿,又想要保留自己的清高……其实世上哪有什么清高不清高,都是人分的,你觉得你清高,可你们韩家还不是一样的占田。”
他咬着后糟牙申明:“不是我要占的。”
“在外人眼中你们姓韩的那就是荣辱一体。”
这话使得韩攻愣了愣,他愠怒的脸色渐渐平和,最后竟然无奈地点了点头。
眼前的小姑娘可以毫不掩饰自己的野心和欲望,对她而言最重要的是追求武学上的巅峰和江湖地位,为此可以不择手段不计牺牲。
那么自己呢?他真正追求的又是什么。
他反复拷问自己,夜晚,他站在窗前,披衣彻夜地遥望,北方的天穹上,紫微垣群星璀璨,一颗极大极亮的星星交错其中。
翌日清早。
在离许昌不远的洛阳京城,钟楼敲响,文武百官经过金水桥,鱼贯进入皇宫大殿。
早朝时分,钦天监的星官跳出班次禀告:“起禀皇上,昨夜太白犯紫微,此乃不祥之兆……”
言至一半,瑟瑟发抖。
皇帝声色俱厉:“往下说!”
“是,皇上,这太白犯紫微,预示两种可能,一是可能会有外患边境扰攘;二是……宫中将有佞臣起事。”
言至微末,星官跪伏在地,额头紧贴金砖,半点不敢喘气。
这还得了?龙颜变色,勃然大怒。
不祥之兆,这是皇帝的大忌。
他年轻时也是个意气飞扬的君王,不信道不信佛,一心整顿河山吏治,可是这些年也不知中了什么邪症,子嗣相继夭折,使他不得不敬天惜命,迷信起丹药长生之术来。
他祭天祭祖设坛驱邪都试遍了,他最心爱的太子还是去了。
这些年皇帝急于再生一两个男儿,却始终不能如愿,他担心身体衰老,吃遍了养生补养的丹药却每况愈下,脾气愈发暴躁,短短三个月已经杖毙宫女百人,处斩太医十五人,再这么杀下去,太医院快没人了。
佞臣?谁会是他的心腹大患呢。
他一眼扫去。
朝堂上,冷峻的太尉,衰弱的相国,谦逊的御史大夫……和身后的百官。
所有人都在这里齐了。
每个人都面若铁板,脸上诚惶诚恐却又写满冷漠,似忠似奸,忠奸难辨。
皇帝好一阵心烦。
不过,唯一令他欣慰和惋惜的是,太尉马上要告老还乡了,这种功高震主又权倾朝野的党首,留着令帝王坐卧难安,去了又少一干臣,实在难办。
皇帝考虑再三,象征性地挽留过,但太尉自称病入膏肓已至极限,他就不好强求,赐了食邑和侯位,准允了太尉的请求。
但说到底,人家是干臣,走了一个虽然排除了潜在的危险,但实际留下的一大摊子事务,总得有人接手;启用年轻官员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他们羽翼未丰又沐浴皇恩,略施手腕便可令他们死心塌地握在掌中,坏的是,年轻人往往办事欠缺稳妥,资历不够又难服众,很难说他们接手之后的朝纲可以稳定不乱。
皇帝思忖片刻,先撇开那些惶惑人心的不祥之兆不谈,要大臣们就太尉告老还乡一事,举荐一些可以提拔升任的官员。
圣意难测,皇帝明显心情不好,文武百官都想先看看情况,再小心说话,于是半晌竟无人出列。
朝堂上沉默了一小会儿,皇帝的思绪却已经飞扬了大半个边疆,从南到北的官员都在脑子里过了一遍,不知道拿谁来填太尉那么个大个空缺。
当前的想法是先不立刻寻找继任人选,而是把太尉职能拆成几分,提拔一些可靠心腹来共同接掌。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