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谷村在经历了洪水的洗礼后,不仅没有被击垮,反而在王大山的带领下,展现出了更加顽强的生命力。
村民们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同时,也在不断探索着新的展道路。
这一年的秋天,金色的阳光洒在田野上,丰收的喜悦弥漫在整个村庄。
绿色农产品种植基地里,新一季的蔬菜和水果长势喜人,传统手艺合作社的产品也在市场上逐渐打开了销路,农家乐和旅游项目更是吸引了络绎不绝的游客。
王大山站在村子的高处,望着眼前一片繁荣的景象,心中满是欣慰。
但他知道,村子的展不能止步于此,还有更多的挑战和机遇等待着他们。
“大山,咱村能有今天,多亏了你啊。”
老支书李大爷不知何时来到了王大山身边,感慨地说道。
王大山连忙摆摆手:“李大爷,您可别这么说。
这都是咱全体村民共同努力的结果,我只是做了我该做的。”
李大爷笑着说:“你这孩子,就是谦虚。
不过,咱也不能光看着眼前的成绩,还得想想以后的展。
我听说现在外面的工厂都在搞技术革新,咱们村是不是也能借鉴借鉴?”
王大山眼睛一亮:“李大爷,您这个建议好。
我也一直在琢磨,咱们村的传统手艺虽然有特色,但生产效率还是有点低。
要是能引进一些新技术,说不定能让咱们的产业更上一层楼。”
两人正说着,负责手工艺品销售的赵婶匆匆走了过来:“大山,李大爷,可算找到你们了。
刚才有个城里的大老板打电话来,说对咱们的传统手工艺品很感兴趣,想跟咱们合作,大批量采购呢。”
王大山听后,十分兴奋:“真的吗?这可是个好消息啊!
赵婶,你赶紧跟对方约个时间,我去和他详谈合作的事儿。”
赵婶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了。
王大山和李大爷则回到村委会,开始商讨合作的细节。
“大山,既然对方是大老板,咱们可得抓住这个机会。
不过,在合作之前,咱们得把合作条款谈清楚,不能让咱村民吃亏。”
李大爷认真地说道。
王大山点点头:“李大爷,您说得对。
我打算先了解一下对方的需求和市场,然后再根据咱们村的实际情况,制定一个合理的合作方案。”
几天后,王大山带着精心准备的资料,前往县城与那位大老板见面。
在一间宽敞明亮的办公室里,王大山见到了这位名叫刘总的商人。
“刘总,您好!
很高兴能见到您。
这是我们村的基本情况和传统手工艺品的介绍资料,您先看看。”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