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琦一边啃着,一只手又摸到了桌上那台惨遭解体的游戏机。
何小山歉意地想着,这周末一定帮他把配件买回来!
接下来就是繁重的上课生涯。
北京大学的计算机系,其实才成立了一年,严格的说来,何小山和魏霖他们才是计算机系第一批招收的学生。
之前的学生其实是从北京大学电子仪器厂带职学员,以及北大无线电专业、半导体专业转过来的,有些还是工农兵推荐学员而非参加高考的。
目前还没有专门的计算机教材,所以老师上课要写半节课的板书,学生们自然也要记大量的笔记。
尤其是程序课程,无数的代码都要抄下来,在加上注解。
上这课程的正是把何小山忽悠转系的韩明益。
韩明益是55年北京大学计算数学专业的第一批学生,也是中国第一批程序设计专业人才。
计算机系成立之前他还在北大电子仪器厂搞代号“748”
的汉字激光排版科研会战。
前年刚刚上任的邹校长根据多方的调查和张仕龙教授的提议,经校党委通过决定成立全国第一个计算机科学系。
电子仪器厂和计算中心成为独立单位,与计算机系脱钩。
计算机系集中培养学生,搞教学科研不搞生产,由张仕龙教授任系主任。
韩明益就是张仕龙教授手下的“八大金刚”
之一。
“同学们,今天是你们第一天上课的日子。
我们先来学习一下电子计算机的基础知识……”
韩明益以他习惯性地微笑开始了第一天的讲课。
教室里的学生们都聚精会神地听着他说的每一个字。
而坐在台下的何小山十分钟没到,就有点坐不住了。
在他看来这堂电子计算机技术概述课,完全就是一堂历史课。
中国的计算机学科建立的相对较晚,但从实际科研成果上来说,当时在国际上还是属于领先国家的。
1973年中国自行设计、研制成功国内第一台百万次电子数字计算机djs11机也就是后世所称的“150机”
。
1974年又研制成功中型计算机djs18机,即“6912机”
,同时完成了中国第一个多道操作系统和编译系统的设计,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