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李辉与孙皓的战术报告如同两束曙光,照亮了敖东烈心中的阴霾。
李辉在武灵城南麓的山脉隘口持续加大对欧阳韶华的进攻,虽然地形狭小限制了双方的兵力展开,但正是这种限制让战斗变得更加激烈与胶着。
李辉虽然感到有些吃力,但也深知这是削弱欧阳韶华力量的关键所在,因此他毫不气馁,继续奋力拼杀。
而孙皓则采取了更为大胆的战术,他率军直接奔向了忠武城方向,意图绕行大渡口,从后方对欧阳韶华的朦地州军发动突袭。
这一战术若能成功实施,无疑可以顺利击溃欧阳韶华,直接决定战局的走向。
敖东烈仔细阅读着二人的战术报告,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
他深知,如果此战能够成功,那么他们不仅能够打破当前的僵局,更有可能将杨傲天逼入绝路,从而一举扭转整个战局的态势。
“好!
好一个声东击西、前后包抄之计!”
敖东烈拍案而起,对李辉与孙皓的战术给予了高度评价,“传我命令,全力支持李辉与孙皓的行动,务必确保他们能够在关键时刻给予欧阳韶华致命一击!”
随着敖东烈的命令下达,整个军营再次沸腾起来,将士们纷纷摩拳擦掌,准备迎接即将到来的大战。
敖东烈的战术布局展现出了他作为将领的深谋远虑与果断决策。
他深知,要配合孙皓的突袭行动,就必须在正面战场上制造足够的动静,以吸引杨傲天的注意力,从而为孙皓的绕后突袭创造有利条件。
于是,他果断下令对忠武城与宁中城发起攻城战,这一举动不仅是对南北大营守军士气与物资储备的一次试探,更是对杨傲天心理防线的一次猛烈冲击。
果然,杨傲天在得知叛军开始攻城后,情绪变得异常暴怒。
他原本的计划是维持现有的相持状态,等待南国朝廷调集的镇西府大军前来支援。
一旦镇西府的两军共计十万大军跨过天河进入宁州,战局将有望逆转,他便能借此机会重振旗鼓,反败为胜。
然而,叛军的突然进攻打乱了他的部署,让他陷入了两难的境地。
杨傲天深知,一旦南北大营被叛军歼灭,即便镇西军最终赶到并收拾了残局,他也将难以逃脱责任与失败的阴影。
因此,他不得不调整战略,加强对南北大营的支援,同时密切关注叛军的动向,以防备他们可能采取的进一步行动。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