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将楚颐拉到前面:“楚三郎家的琢磨出了一个肥田的法子,我看了,收上来的庄稼能多上三成。”
“楚三郎家的不在家,我就把她闺女请来,请她给咱们讲讲方法。”
自从被雷劈过来以后,楚颐一家在村里可算是出尽了风头,众人一看到她,心中都忍不呐喊:怎么又是你家!
有一个平时爱唱反调的人就道:“村长,论种庄稼,我们这些老把式怎么着也比一个丫头强吧?”
“是啊是啊。”
“就是说,我犁过的地恐怕比她走过的路还长吧。”
“大家安静!”
村长吼了一声,“我刚才已经说了,肥田的法子是她家大人琢磨出来的,她只是负责把法子告诉我们而已。”
吼完以后,村长不免在心中担忧,若村里的人都像这样以貌取人,不知道不耻下问,村民们以后如何能出人头地?
十几年前,周围几个村之间也有私塾,他有幸在里面读过几年书,所以明白一些道理,能当上村长,也是仰仗读过的那几年书。
但他人微力薄,无法改变这些现状,只能寄希望于楚颐的肥田法子,大家都吃饱了,有余钱了,也就能去考虑除了吃饱饭之外的其他事。
应村长的邀请,楚颐直接带村民们去了自家的地里,实际的讲解了一遍怎么用生石灰中和粪水,防止烧苗,又怎么利用生石灰快速发酵掉粪水里的有害气体。
见缝插针的,楚颐也把田里一些育苗、间苗的法子都说了,好让大家明白,田里的苗不是越多越好,多了要互相抢营养。
种子不要直接撒到地里去,可以先在一小块地上育苗,插上竹篾,用破布烂席遮盖,温暖又潮湿的环境更利于小苗的萌发,等小苗长好了再移栽到地里会更容易成活。
且说楚颐将肥田方法倾囊相授之后,村民们的行动不一,有的确实见过楚颐家的庄稼长得比别人好,听了她的法子就跟着做起来了。
而有的则担心新的法子会坏了庄稼,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弄过啊,大家都是按着老祖宗传下来的方法种庄稼,祖宗的方法难道还比不过一个黄毛丫头说的方法?
等到第二年秋收时,用了法子的只恨自己太过于胆小,为什么没有多弄几亩地,那样收上来的粮食不是更多吗?
而没弄的,肠子都悔青了,眼看着别人地里麦子结的穗就是比他们的要饱满,真是追悔莫及。
不过这都是后话了,现在让我们将目光放到程府,这里有一件大事将要发生。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