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团长因为对你很好奇,所以跟着过来。”
邵飞有点自惭形秽,低头微微一笑。
随后邵飞观察了高逸他们身后的士兵,兵容整齐,装备精良,清一色的步枪,还有他们的头盔也很与众不同,和电视里国军的头盔大一样。
看着这些精良的装备,邵飞心中有些感慨。
如此军容整齐的士兵、如此精良的装备,但昨天和自己作战时,行动却毫无章法。
这时,邵飞开始回想起滇军60军血战台儿庄的历史记载:士兵无比英勇,在装备不输日军的情况下,在一次战斗中,死亡比例竟然到达19:1,。
这是骇人听闻的比例,整个抗日战争中,日双方的死亡比例也不过5:1.
杨洪见邵飞观察自己的战士走了神,于是问道:“怎么,我的士兵怎么样?”
邵飞走到一个士兵面前,拿过他手中的步枪,拉了拉枪栓,回答道:“好枪!
只可惜……”
邵飞欲言又止,摇了摇头。
这引起了杨洪的好奇,走了过来双眼目视着邵飞,心中有点不满,问道:“快人快语,可惜什么?有话不防直说。”
“可惜现代化的装备,战斗思想却还停留在一战的水平。”
邵飞说这话并不是因为昨天察觉的,而是书上这么写的。
滇军之所以在徐州会战中,死亡比率这么高,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二战的装备,一战的思想。
杨洪继续问道:“何出此言?”
“昨天我观察了下,你突击毫无章法。
单兵的间距,战斗队形、机枪手行动的位置等,如果遇到日军,死伤会很严重。”
邵飞如实回答,他表情也变严肃认真。
因为这本来就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
无畏的牺牲就是指挥官的罪。
邵飞的话一语中的,给杨洪的触动是不小的。
他带兵这么多年,也明白滇军单兵作战是很强,可战术却十分单一。
这些滇军大部分都是彝族子弟,身体素质没问题,问题就出在了没得到正规的科学训练。
杨洪突然问道:“你好像对这方面很有研究,你上的是哪所军校。”
“这个……”
邵飞漏出为难之色,他不可能告诉眼前的人,说自己是在特种大队学的吧。
高逸发现了邵飞的为难,于是上前笑着说道:“算了团长。”
然后对邵飞讲道:“邵飞兄弟,你不能叫我们这一百多号人,在村外嗮太阳吧。”
“哦,好。
我们进村,给你们介绍下我的战友们。”
邵飞心中感谢高逸给了台阶下。
可邵飞这句很普通的话却引起的杨洪军的注意。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