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小说

第二章 羽旗豹尾映龙鳞(第3页)

历史评价这位孝庄太后颇具智慧又极为贤德。

她生活俭朴,不事奢华,史料记载,平定三藩时,孝庄太后曾把宫廷节省下的银两全部捐出用来犒赏出征士兵。

每逢荒年歉岁,她总是把宫中积蓄拿出来赈济,全力配合、支持孙子的事业。

皇帝自然对自己的祖母有十二分敬意,每次出巡盛京时,康熙几乎每天都派人驰书问候祖母起居,报告自己的行踪,并且把自己在河里捕抓的鲢鱼、鲫鱼,派人送京给老祖母尝鲜。

明珠在孝庄太后面前格外细心、机警。

小到太后偶尔念叨哪出戏、哪种果品,大到对国家大事的意见,明珠无不铭记于心,并很快办妥所有事务,工作效率和质量甚至常常超过期待,让孝庄太后非常满意。

太皇太后不时夸赞明珠,康熙自然便对明珠青睐有加。

康熙布置任务下去后,发现明珠确实很会办事,也很会做人,慢慢就越来越离不开他了。

这为明珠最终平步青云打下了基础。

宫廷斗争中,机敏的明珠把太皇太后当作自己的保护伞,审时度势,既不得罪任何一方,也不投靠任何一方,最终在惨烈的朝廷斗争中成功保身,且左右逢源。

就在鳌拜和苏克萨哈因为权势和财产争夺得不亦乐乎的时候,明珠于康熙五年(1666年)由内务府调任内弘文院学士,进入朝政中枢机构,担任大学士的助手,也曾奉命外出会勘河务,不久又被提拔为刑部尚书,在参与不属于刑部尚书的测验历法活动中,和鳌拜间接斗争。

在康熙一举擒获鳌拜之际,明珠前往福建主持与台湾郑经(郑成功长子)的议和活动,为郑氏的归降创造了条件。

明珠是康熙皇帝的近臣,即使康熙离京外出,他也经常陪侍左右。

康熙十一年(1672年)2月初,康熙皇帝在赤城闻知皇后所生的四岁长子承祜病死,郁闷不已。

回朝后,明珠即与随从上奏说:

臣等不胜忧虑。

皇上悲痛皇子,固是天性,第深居简出,则郁闷愈增。

臣等愿皇上移跸,借境抒怀,臣等幸甚。

康熙帝回应说:

朕每日诣太皇太后宫问安,颇可自慰。

这是有史料记载的。

虽然只是寻常言语,但足可见君臣关系融洽。

至于在撤三藩以及随后平三藩之乱、反击沙俄等重大事件过程中,明珠的作用也是功不可没。

他还致力于改善满汉关系,举荐过于成龙、格尔古德等颇有作为的清官。

然而,随着明珠集团势力逐渐增大,党羽众多,权势日盛,康熙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把握平衡,暗中授意郭琇弹劾明珠,罢免了明珠的相位。

这样一位精明强干的父亲,纳兰容若全都看在眼里,他对父亲既敬畏,又有不以为然之处。

也许正因为明珠在政界绞尽脑汁、历经辛苦方得平步青云,使得容若对富贵功名没那么渴求,反倒移情吟诗填词。

这对父子,一个在政坛显山露水,一个在词苑独树一帜,也是一段难得的佳话。

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

本周收藏榜
    热门小说推荐

    ...

    ...

    ...

    ...

    ...

    ...

    每日热搜小说推荐